菌子的鲜味是场骗局,它的蛋白质含量不过3%而已
物种日历作者:顾有容
“和之美者,越骆之菌。”吕不韦在他千金易一字的著作里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这是人类对食用菌最早的书面褒美之一。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有不怕死的吃货,用绳命筛选出了当地能吃、好吃、能吃不止一次的菌子。
今天我们都知道,吃菌子最猛、最不要命的是云南人,然而长久以来云南毕竟是化外之地,这些年信息和物流都发达了才广为人知。在这之前,远的且不说,从现在往回穿越100年,您要是在帝都的馆子里点鸡㙡、干巴菌,跑堂的准是一脸懵逼。那年月,提起蘑菇,能让四九城的吃主儿眼里放光的,必须得是口蘑。
化腐朽为神奇的口蘑
口蘑直接作为主料入馔,讲究的是一个原味。清代的《筵款丰馐依祥调鼎新录》里收录了九道口蘑菜,与之搭配的大抵是豆腐、鲜笋、鸡蓉之类缺乏个性的食材,一来突出鲜味,二来不与口蘑自身的香气冲突。
蚝油“口蘑”爆双笋,为何加引号,最后一节讲。图片来自豆果美食
更多时候,口蘑是用来吊汤配菜的。这一点暗合吕不韦那句话,“和”,就是调料的意思。前述《新录》里,除了口蘑菜,还有十几道菜用到口蘑,主料多是鱼翅燕窝之属,端的是贵气非凡;而这些昂贵食材本身没有味道,离了口蘑火腿之类提鲜的配料,就没法吃了。
不止高档菜肴,一些庶民食物在用上了口蘑之后,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过去帝都的豆腐脑,浇的是口蘑羊肉卤;好口蘑当然用不起,可哪怕是最劣的口蘑渣,也比别的蘑菇强,于今则不复见矣。梁实秋在写烤鸭的时候提过,鸭架汤里要是加上口蘑——特别注明不是冬菇、不是香蕈——拿来打卤吃面,其味之美无与伦比。唐鲁孙也写过,津门张庄大桥张家嘎巴菜分外与众不同,乃是用上好口蘑丁熬的汤,张家遂因此大富。与嘎巴菜原理近似的口蘑锅巴汤,甚至有“天下第一菜”的美名。
口蘑口蘑,张家口的蘑?
口蘑这个名字,不能望文生义,它并不是“一口一个的蘑菇”,而是和一个地名有关。明朝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京师万全右卫指挥使张文在宣府镇筑城,称张家堡;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部城墙上开了一个门,因门小如口,遂称张家口(一说此门张文时即有,后来堵死,由张珍重开),这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
有明一代,宣化大同一线是防备草原
按:古来与北方游牧民族贸易的通道不止张家口一处,凡长城上有口子的地方皆有可能,如独石口、喜峰口、古北口之类。时间也早于明清之交,而是可以上溯至宋元。“口外”这个词很多时候是泛指长城以外北到乌里雅苏台、西到新疆的广大地域,但直到清朝中后期才比较多地用在商品来源上。
蒙古蘑菇的食用历史早于明清,元代太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里,就有很多用到“蘑菇”的蒙古菜肴。这本书里记载的菜都极富游(zhàn)牧(dòu)民族特色,不乏“熊汤”、“野狼肉”等等豪迈的吃法,而跟蘑菇为伍的也都是羊杂、沙葱之类草原特产,所以可以肯定这就是后来称为口蘑的那些蘑菇。实际上,到了清朝,当地仍然只说蘑菇而不说口蘑,如《钦定热河志》载:“蘑菇,亦作蘑菰……中土绝重之,呼曰口蘑。”这跟鲁迅先生说过的,大白菜到了南方就悬以红头绳称“胶菜”,大抵是一个道理。
采蘑菇,你有证吗?
不过再好的东西,如果天天吃顿顿吃可能也受不了。近代武侠小说的始祖《儿女英雄传》里有这么一段:“乌里雅苏台那个地方儿去得吗?…早饭是蘑菇炒羊肉,晚饭要掉个样儿就是羊肉炒蘑菇,想要吃第三样儿也没有了。”这说的是去做官,要是流放到那儿,估计就只有采蘑菇给别人吃的份儿了。
要是这么美,采蘑菇也行。图片: ficha tecnica/Setas y Sitios
话说回来,采蘑菇的小姑娘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有清一代,口外和关外(东北三省)的资源不允许汉人随意采集。关外是女直龙兴之地,采集狩猎一概禁止;而在蒙古,捡蘑菇需要官府发放的许可证。
但是这蘑菇不是你想采就能采。图片:Wikimedia Commons
《刑案汇览三编》里记载了道光11年的一个案子:热河都统衙门书吏陈五收受刘德山
很多很多种口蘑
蒙古草原上能吃的蘑菇并不只有一种,混着收集起来晒干之后统称口蘑。这些蘑菇大多属于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这个科又从俗叫口蘑科。白蘑属或口蘑属Tricholoma是白蘑科的模式属,属内有好些名贵食用菌,松茸T. matsutake也是一种口蘑,还有个松口蘑的别名<复习戳这里>。
各种口蘑中,品质最佳的是蒙古白蘑T. mongolicum和今天日历的主角香杏丽蘑Calocybe gambosa,后者一度被分在白蘑属里,如今却是“离家出走”,连科都换成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了。
这些物种都是地生真菌,菌丝在土壤里生长。孢子萌发后由一个点呈放射状向四面八方长去,形成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边上,菌丝发育成熟并开始形成子实体。所以草地上的口蘑往往排成一个圆圈生长,是谓蘑菇圈。
口蘑的菌丝是和植物共生的,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所以有蘑菇圈的地方,草也长得格外肥美。这样的蘑菇圈有时候能持续存活数百年之久。古人把口蘑称为营盘蘑菇,认为它长在曾经扎过帐篷的地方,我觉得很可能是对蘑菇圈的误解。泰西之人则认为这种圈子是森林仙女施过魔法的地方,给起了个名字叫fairy ring。
蘑菇圈。图片:British Isles fungi and some slime moulds
口蘑采收后要晒干才能长途贩运,而商品口蘑即是用干品的成色来分级和定价。最好的口蘑菌盖没有完全打开,体积小而紧实,香气浓郁,称为“口蘑丁”,不是切成丁的意思。香杏丽蘑的干品因为有类似杏仁的香气而得名,商品名又叫杏片或虎皮香杏。体积较大的口蘑要次一等,比如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这个种的子实体非常大,菌盖完全打开直径可达40cm。
因为体积大,大白桩菇和鳞盖白桩菇L. lepistoides是产量最大的口蘑,往往切片晾干出售。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蘑菇科蘑菇属Agaricus的真·蘑菇混进去,但数量不多且不受认同。不管何种口蘑,菌盖完全张开后就只能作为劣等品,因为易碎且香气已经散失了。
鳞盖白桩菇,要是等到菌盖完全张开就是劣等品了。图片:European
味觉是吃货的根基
饶是劣等品,鲜味也不是寻常蘑菇可比。鲜这个字,也是我们今天描述菌子的味道时最常用的。这种味道来自一些游离氨基酸,比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还有一些“呈味核苷酸”,比如肌苷酸、鸟苷酸。这种味道可以说完全是为满足人的感官享受而存在的,除此之外它几乎不会给你留下任何好处。
对吃货来说,最重要的感官当然是味觉。人类的味觉包括酸、苦、咸、甜、鲜,以及新发现的淀粉和脂肪味觉,后者或可称之为“肥”。味觉的进化体现了人类对食物的选择偏好,除了酸、苦、咸这三种具有警戒作用的味觉外,剩下四种正好对应了人必需的三种大量营养素:甜和淀粉味对应碳水化合物,肥对应脂肪,而鲜对应蛋白质——确切地说,是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
在漫长的演化史中,强大的选择压力把对这三种味道的喜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组里,那些不喜欢这三种味道的异端都饿死了。然而菌子的鲜味完全是个骗局,鲜品的蛋白质含量只有3%,而相应地牛肉是26%。难怪资深吃货苏东坡会“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了,吃菌子就是糊弄糊弄嘴,营养还得靠正经食物。
菌子的美味,当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几种鲜味物质,不然味精加白开水就能取代菌子汤了。为我们提供品尝菌子的丰富感官体验,并让我们得以区分各种菌子的独特风味的,主要是嗅觉。人类的味觉感受器只有六种,嗅觉感受器却有上千种,它们彼此组合能识别上万种不同的气味。嗅觉不止在吃之前起作用,食物入口以后,它还会和味觉一起构成完整的“味道”。
香杏丽蘑散发着杏仁香味。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能吃的菌子有几百种,散发的气味各不相同。有的是独特且浓郁、别处所无的“菌子味”,比如香菇所含的五硫杂环庚烷,又叫香菇精;比如不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尤其是某些胺类,让侧耳类食用菌散发出微妙的“不可描述”的气味——当然,太浓了不行。在广义的口蘑里,香杏丽蘑和松茸的杏仁香味,则来自苯甲醇和苯甲醛。
被双孢蘑菇冒名顶替的口蘑
口蘑虽好,但由于是共生菌根菌,很难人工栽培。有一些零星的引种驯化报道,但都止步于菌丝培养,离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还差得很远。这导致口蘑成了中国市场上最贵的野生食用菌,而且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
哎,有人问了:“谁说买不到?我家楼下菜市场8块一斤,要多少有多少。”
且容我禀得这位读者老爷分明,菜市场那个白滑圆翘弹号称口蘑的东西,乃是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跟口蘑都不是一个科的,纯属冒名顶替。此物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栽培食用菌,焉能不便宜?我顺便看了一眼某宝,在售的“口蘑干”、“口蘑丁”,除了个别可疑外,绝大多数配图都是双孢蘑菇干,大家购买时不可不查。<复习戳这里>
日历娘:口蘑有多少见呢?配图的时候,我根本搜不到真正用口蘑做的菜,前面配图的引号也是由此而来。
要说辨别,也很简单。双孢蘑菇有菌环,口蘑没有。在菌盖展开之前,双孢蘑菇的菌环呈膜状连接着菌柄和菌盖边缘,遮住了菌褶,口蘑没有这个结构。其次,双孢蘑菇的菌褶是黑褐色的,就算幼嫩时也是粉红色,而口蘑的菌褶是白色的。不管干鲜,只要看到深色的菌褶,一定是蘑菇而不是口蘑。当然这个方法只限分辨由双孢蘑菇冒充的口蘑。
相比口蘑,双孢蘑菇有菌环,而且菌褶是黑褐色的。图片:MykoWeb
四十年前,家父在帝都从戎时,曾去张北草原拉练。他说,行军之余休息的时候,很容易就能采到很多蘑菇,串在铁丝上风干,能保存很久。现在草原植被变化,蘑菇圈可能没那么容易找到了。我今年去张家口一带,路边商贩售卖的都是产于林地的菌子,没怎么见到口蘑。忍不住问,口蘑都到哪儿去了呢?希望只是我去的时间地点不对吧。
物种日历是果壳网旗下自然主题日历,每天一个物种,带你重新认识身边的世界。
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小编注:为了丰富原创频道的内容,原创君与优质媒体号进行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同时也为这些优秀的自媒体号提供展示平台。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物种日历公众号ID:GuokrPac

iCassius
校验提示文案
裂蛋人
校验提示文案
gz-ss
校验提示文案
ltmflower
校验提示文案
漫步丹麦
校验提示文案
樱木滑倒
校验提示文案
讲针
校验提示文案
在夕阳下
校验提示文案
电电96
校验提示文案
luohuamantian
校验提示文案
cctv凝
校验提示文案
silencesky
校验提示文案
领导别开枪是我
校验提示文案
xishui520
校验提示文案
kenwer
校验提示文案
帅bb1
校验提示文案
0乐乐乐乐0
校验提示文案
坏熊猫
校验提示文案
Sir_Allen
校验提示文案
没色
校验提示文案
乐得偷了一身膘
校验提示文案
Sophiauv
校验提示文案
你的妹夫
校验提示文案
y2k2001
校验提示文案
FreakGeek
校验提示文案
十懿
校验提示文案
全网推荐
校验提示文案
7Junius
校验提示文案
凝眸值处
校验提示文案
N__K
校验提示文案
kid_
校验提示文案
[已注销]
校验提示文案
橙蘑菇
校验提示文案
观观
校验提示文案
Gav-in
校验提示文案
iCassius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286440995
校验提示文案
Kitchen
校验提示文案
支书
校验提示文案
oxeye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