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旨在记录作为一名小牛用户的使用感受,希望能够给在观望小牛或者即将成为小牛车主的用户一些参考。
• 关于几个数字
421!427!603!816!118!74!
我和小牛M1的故事要从上面6个数字说起,也许关注小牛的用户不难看出上面这些数字的大致意义。4月21日:是小牛M1的发布时间。4月27日:小牛M1在京东正式开始众筹。6月03日:我收到小牛M1的时间。8月17日:小牛新一代N1S发布。118天:从小牛M1到小牛N1S发布的时间间隔。74天:作为小牛用户的第74天。
• 小牛M1的购买初衷
搬到了一个坐标在初期交通不便的海岸线边上。如何解决周边生活成为了第一个问题?距离到市场周边有差不多5km路程,这个不远不近距离无论是开车或是步行都是很尴尬的。考虑了一番,或许一辆不错的电动车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具有停放的便捷性,一方面又能把居住在海岸线旁边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去3km内的滨海公园打个球,兜个风等等)当目标是一辆电动车后,混迹互联网又对一切科技数码产品感冒的我,第一想法就是小牛…(不得不说小牛的推广营销,产品设计,包括人员的构成都在我的关注圈内)恰逢M1的发布会在即,所以选择这个品牌也算预料之内的事情。准时在4月27日这天下单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众筹过程和等待发货了,整整38天的漫长等待后我成为了一名小牛M1的正式用户。
• 收货感受
由于顺丰距离不远,快递员电话说:“你有辆摩托车到了,体积很大,放不进我们的小货车,是要帮你开箱派送还是你过来取?” 听到摩托车3个字我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应该指的是小牛…
▼到店后,远远就看到了。
▼小牛M1就静静的躺在这个大箱子内。
▼顺丰的服务当然是没得说的,帮忙一起开箱。
▼不得不说,包装的还真结实,快递小哥说他一个人来开箱就可以了,所以我在边上拍照。
▼折腾了20分钟才弄出来...挺不容易的。整车重要的部位也都用蓝色胶带保护着。
▼快递小哥问,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和处女座借了一点敏锐,瞄了一眼就说:“有…扶手花了”
▼不过这点小细节就算了,快递小哥热情的帮着组装,当时已经是过了下班点,还是要帮我全部弄好,全部弄好后天已是彻底黑了,必须大赞一个了。
《M1收货指南》
▲上述就是整个收货的过程,配上顺丰的服务还有官方的《收货指南》,收货环节的体验还是极好的。
• 外观感受
#小牛M1虽然不算新品了,但是外观作为小牛M1最重要的用户体验之一,所以各位值友根据需求选看吧。
小牛M1的外形相对来说更加的轻盈富有动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感觉流畅的线条勾画出M1的活力。
▼从开箱收货,到第一次上路,小牛M1的外观都能得到众人的一直好评,作为车主感受当然也是极好的。隔天又是个好天气,第一次骑出去拍了一波特写照。
• 使用感受
- 动力
说起来惭愧,在接触小牛电动车之前,本人没有过驾驶电动车的经验。刚拿到车的时候,我还简单做了一些功课,比如搜索:“如何自学电动车?” 终于上车试开的时候还有点紧张。了解了基本操作后,学车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上车→打脚踏→解锁→扭油门→走你。 可以说小牛M1的1档给我的感受还是比较温和的,这点对于新手来说很不错,感觉有安全感,上手难度几乎为零。在满电的状态下1档也仅仅能开到21公里/小时,在熟练后就会觉得这个速度满足不了需求。
在网上搜索了破解步骤后,轻轻松松就搞定了。(网上的破解方式附在下面)
▼保证钥匙处于关闭状态
▼按住启动键和前轮刹车
▼打开钥匙,继续按住启动键和前轮刹车3秒后全部松开(打开钥匙的同时心里默数1、2、3,别数太快!)
▼然后接着按启动键和前轮刹车10秒
▼数到十的时候松开启动键,继续捏刹车1秒,再松开就可以完成破解了。
破解过程是完全没有提示的,全凭感觉,所以最好多先看几遍流程,基本一次就可以成功了,如果想恢复限制,就从头再来一次就行了。
▼破解前时速 破解前一档10KM/h,二挡17KM/h(空转)
▼破解前时速 破解前一档22KM/h,二挡40KM/h(空转)
提醒下要入手新车的各位,破解后,尽可能或者不要在2档起步,避免一些安全的隐患。我刚开始没太留意,有过2次启动还是挺让我担忧的。
▼第一次:是在刚破解开回家时,停车刷门禁卡走地库时,和保安例行打招呼后,一扭油门....差点撞到车闸。现在每次骑着小牛进出,那个保安看到我都会和我说:“小心!慢一点!”
▼第二次:在过红绿灯时,由于马路间的2个红绿灯有15s左右的时间差,所以过了第一个红绿灯后要在中间等一等,有一次我觉得车尾漏出太多还是要靠前一点,轻扭下油门,没留意在2档...要不是比较专注,手里还捏着刹车,不然真是要冲出去了...着实还是惊吓了一下。从那以后,每次启动我都刻意的提醒自己尽量在1档启动。
速度破解后,动力方面我比较容易满足,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刚刚好!不单单是体现在启动时,更多的还在整体的控制感受上。本人经常用这个车会带着妹子出去兜风,运动什么的。2个人坐上去,开到40KM左右。妹子总是哇哇叫:“慢一点,太快了…”我想想了,40KM对于刚拿到驾驶证刚1年的我来说,确实还是有点印象的。15KM上二挡,25KM上三档,35公里上四档...所以40KM,对于汽车手动挡来说也已经是上到4档的速度了。哈哈~就是不为了到各种路口降三档,闪灯,刹车,摆头… 40KM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安全和负责吧。真要快的话,就该选择开汽车而不是小牛了不是吗?
- 制动
制动方面小牛M1采用的是前碟刹后鼓刹的搭配。这个相对于小牛N1来说,表明上肯定感觉就是降低配置了。因为之前N1配备的是双碟刹。但是本人不是飞车档,就这百天的使用感受下来,后鼓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对于没有ABS的小牛M1来说,鼓刹视乎更有意义一些,因为鼓刹不容易抱死出现甩尾。这点我深有体会,不知道有没有去过番禺大夫山骑车的朋友,我有次骑着美利达公爵(前后碟)从较陡的一个坡上下来,正好碰一个熊孩子突然乱窜,紧急下,前后刹全刹到底,加上破路上有不少露水,后轮抱死之后甩尾并且拖行10米,沿着路边差点冲下山... 所以,还是应了那句话,在好的车,在先进的制动,都不如减少慢性来的安全。你们觉得呢?
Microsoft YaHei', SimSun;">- 续航
由于这辆车最初一般都是做周边的一些生活用,没有去刻意的去做过极限测试,续航给我的感受就是,按照我行驶的常规速度在25KM-35KM左右,考虑到这两个月在南方常有雷雨,台风等,还没有用作上班来使用。所以一次满电,这个48V20AH大约能提供50公里左右的续航吧,官方报的80公里续航条件太严苛了:在骑行者 50kg,电池温度 40°,20km/h 的情况下,匀速不间断骑行的情况下实测可达 80km 的续航。实际续航受载重、温度、风速、路面、操作习惯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我一般一周充电2-3次左右。
充电有2种方式:一种是把电池拿下来冲,这是小牛推荐的一种方式,更加防盗吧。另一种则是直接在车内连接充电。这里要说一下,不需要把电池和车直接的电源连接线扒下,这个盖子是可以打开的,直接插上即可。(刚开始没有发现还有这个小功能.....)
▼彩蛋之一:充电接头可开启
- 避震
避震这点因人而异了。这车在我单人骑的时候(60KG左右),避震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各种减速带,个别坑坑洼洼的路面,通行感觉也都很好,速度在30KM左右,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做减速。但是在两人的情况下就不同了,有一次过减速带速度在不到30KM的情况下,没有减速过减速带,直接把后避震轻轻磕了下,有听到声音,好在后来检查,简直是太幸运了,外壳仅有非常轻微的一点点凹痕。还是颜值了那句话,小牛M1更适合单人开。官方也仅仅在论坛或者在非正式场合说可以载人,但是不建议。(关于载人,官方的说法显然是真诚的...就是建议别载人)
▼两人过减速带(110KG)留下的小痕迹。
- 操作
按键本身不多,在小牛M1上也进行了分类,算是简单易上手。所以没什么好说的,直接看图吧。
▼小牛将大部分行驶中最常用的操作放在了左手边。比如:闪行灯,喇叭,左右转向灯,定速巡航按键。
▼不常用的功能键集中在右边。比如:远近光调节按键,警示灯,起动机。油门惯例,当然是右手。
▼仪表盘方面直接就是看说明书了,详细的不能再详细。
- 收纳
小牛M1的收纳能力较N1大大的下降,所以说实用性方面可能就没有N1这么好。在N1的坐垫下面是可以放头盔的。
▼小牛N1座位下方空间。
▼而M1方面,座位下方除了放电池,就难塞下其他东西了。
▼为了最大化空间利用,我选了好久,也仅是可能是刚刚好硬塞一个合适大小链条锁了。
▼后尾箱空间。放置一些常用的通行用品,比如:雨衣,手套,护目镜。(下雨还没骑过,雨衣是老妈给的)
▼放了基本物品后,多加2-3瓶水,这个收纳箱也就差不多满了。
- 体积和重量
小牛M1的重量在60KG左右,刚开始我认为这个重量也还好吧,不算轻但也算不上太重。但是实际使用的感受下来,小牛M1,重的特别!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有时候要侧移小牛M1的时候,你会发现找不到能抓扶的地方去使力…就是空有力而使不上劲的感觉。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呢?我实际使用的例子就是,在将小牛推进电梯的时候,碰巧有人或者是要稍微左右移动一下时...那只能说:呵呵了!
▼小区的电梯很大,小牛刚好能进
- 灯光
小牛的天使眼LED灯算是小牛的一个象征。实际使用下来,感觉非常好,这个优越感是旁人评价给小牛的,颜值这点得分还挺高的。
引用一句听的比较多的话:“你这个是小牛吧?好帅啊~而且这个灯,挺好看的”
先说说这个灯的几点好的使用感受吧。
▼第一就是在钥匙孔上方有个小灯。方便在黑暗中找到钥匙孔。
▼其次车尾牌后面。(地区上牌限制)
▼自家用
- 防盗
防盗方面,考虑到大学期间被偷了2辆车。其中第一辆车,想着用4年干脆买好一点,并且和舍友1人买2个锁头,并且锁在一起,也就是说前轮2个锁头,后轮2个锁头。不知道是不是此举是不是反倒激怒小偷了,早上下楼取车的表情是这样的...
所以虽然小牛M1提供了牛油保其中第一条:整车盗抢赔付,并且提供了定位功能。只是深知小偷的厉害,当初买小牛的时候就没指望过定位或者整车被盗赔付能有实际作用!所以能够人眼锁的话最好,半个小时吃个早点什么的,就链条锁吧,最不然的话就放在熟悉可靠的地方并且加个锁头咯。对于防盗,我不得不承认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
一个家住比较近的同事,电动车虽然没有被偷,但是电池却丢了2块…随后无奈还是买了汽车..
以防万一,我真的还想向请教各位小牛值友用户,有没有车被盗并且申述成功的??能否分享分享经历或者心得?...但也希望各位值友都不会有用到的那天!
• 结语
小牛作为一家设计驱动的公司,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的设定上,都让这个原本过于沉闷的电动车市场有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至今为止,除了偏高的售价以外,小牛M1轻巧灵动的特性,还是能在城市通勤端给予我较好的体验。当然作为能源出行业里面的新星,过多的曝光也导致了小牛暴露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售后维修点的稀缺和低效;产品线调制后小牛从N1到M1,被诟病最多的载人问题,收纳问题,错误代码,给手机充电时无法放置手机的问题等等。相信这些问题,随着小牛对市场的深入挖掘和铺设,新品势必会进行优化和调整。
由小牛引出的整个电动车的行业的社会认可度,也一直有不同的舆论观点,譬如:如何上牌?同一个城市里,设计电动车的不违法,出售电动车的不违法,为什么骑电动车的就违法?到底电动车行业什么时候才能合法化?
我个人觉得规范化才是主导这个行业能够走多得多远的一个关键点。在众多出行方案中,对于电动车通行的规则制定是不全和缺失的,会开车和懂开车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这才导致了城市通行出行了问题。我们有理由也值得期待着低碳环保出行的交通方式不断优化,让不单是交通,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都能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此文旨在记录作为一名小牛用户的使用感受,希望能够给在观望小牛或者即将成为小牛车主的用户一些参考。
贡献一些难得的周末时光在这上面了,如果对各位值友有些许借鉴,倍感欣慰。如果更有慷慨的值友鼓励,打赏更不枉此记。
这波互联网企业都是大忽悠,各种PPT好看,真做起来差劲的很。我的众筹版N1,现在不能定位,经常报错;而且目前是N1大规模中控出问题,厂家给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售后换个中控1.小地方没有售后点,2.售后点换个中控能等半年;反正我对驴电科技是没有什么信任了。
文中只是记录了整体的感受,续航说到我个人用是50km,制动方面由于这个文章不是朝着测评的程度去罗列数据,前碟后鼓的刹车已经是够用并且绝对算科学搭配了。载重我有说这是一辆单人车,不建议两人,也把载人后过减速带的磕损问题告知。如标题只是很多想说说感受,没有像一个测试文一一列出详细的数据说明。因为这个车也不新了,所有的数据都有了总结了,现在再去做详细测试也不适合了。不好意思啊……可能还是被误会了些。
台铃,绿能,本铃等等大厂小厂都有山寨小牛外观的车款,说明小牛设计上是有不少借鉴之处
没有 里面都不放东西的 我估计是不是就是那个锁坏了 买了还没几天呢 那个锁就弹簧动 锁扣不动
膝关节会挡到龙头把手,劈叉骑或者屁股往后坐可以避免[不说话]
坐垫锁关不上怎么办啊 钥匙往右转座垫锁没反应
我只关心上牌上牌上牌!!!
上牌是千古难题,制度和政策不完整的悲剧现象。
然而魔都不能上牌,什么都是假的[喜极而泣]
续航、制动、载重、爬坡等重要体验的分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