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激励计划,新人发文前三篇文章,篇篇额外奖励50金币。参加超级新人计划活动,新人发文即可瓜分10万金币,周边好礼达标就有,邀新任务奖励无上限,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刚怀孕的时候,一点感觉也没有,该干啥就干啥。直到5个多月的时候,肚子像气球一样吹了起来,一夜之间内心那个急呀,奔波于各大商场、遨游在各大电商,看了无数晒帖清单,终于把宝宝的衣服、抱被、鞋子、奶粉选好了 。然而在推车的选择上我纠结了很久,婴儿推车款式比较多,选择范围也比较广,功能其实大同小异,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挑花了眼。今天终于想起来要分享下剁手经历,也不枉我当初选了这么长时间
购买理由
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种牌子一定要淡定,明确自己买推车的目标(用途),要不然很可能纠结到娃都出生了还没买,而临时冲进商场挑的话就只能等着被宰。所以当初我是深吸了两口气,清空了大脑自后抓住了浮现在脑中的两大需求:(1)一定要能躺;(2)能兼顾一下性价比跟颜值。(明确了目标,再去买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推车是可以直接Pass的 )
具体来说:
1、为什么一定要能躺平:我本人是个严重的颈椎增生患者,可能我太知道长了一个脆弱的脖子,脑袋对它来说是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因此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工学椅、乳胶枕、护颈圈儿都是必备。至于自己的孩子就更不用说:新生儿头围那么大,骨骼那么脆,抱着的时候都必须小心地扶住头,离开双手、依赖推车的时候,颈部的支撑太关键了 所以能平躺(就是能有独立睡篮)被我列入最看重的一项,于是几乎所有的伞车(不能平躺、避震差)、和一部分6个月以上大宝宝才能坐的推车就直接排除了。
2、性价比:我也看了张大妈上好多大神的晒单,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都……好贵……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家夫妻俩都是给人打工的工薪阶层,stokke啊concord啊真的性能好棒、功能好全,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起买不起。当然我也知道想要有更好的推感,不能选择过于便宜的,推车毕竟也只是个短期用品,因此预算希望能控制在1500左右( 张大妈上一般这就是个伞车的价吧~)
3、顺便能有高一些的颜值:虽然我是个穷人,但还不死心地是个外貌协会哈哈哈。看了很久推车,总觉得很多的设计都更倾向成人的审美趣味,大概最终掏钱和发朋友圈的都是大人吧,面料、用色、图案都显得很深、很沉重。想着顺便的话,希望能入一款稍微有点童真童趣的
从以上三点出发,逛了多少论坛、宝妈圈的推荐,最终圈定了三款睡篮版推车:
德国Quintus spider,车身是铝合金,重10.6kg,承重25kg,单车官网售价2299,独立睡篮另外购置。
babysing-mgo,车架为铝镁合金,净重11kg,承重25kg,独立睡篮+可调节座椅,官方售价1780
好孩子GB08-W,车架是铝合金,净重11.3kg,承重15kg,可直接在座椅/睡篮模式切换,天猫售价1459
因为更希望是独立睡篮,这样能保证睡篮底部一体成型,座椅变形过来的底部等于是三块板拼接,对于接缝处还有座椅上的安全带的舒适度不是很放心,因此好孩子被pass掉了。
剩下的两个牌子其实心底更倾向quintus,德国品质比较放心,外观设计很有感觉,尤其是骚气冲天的橙色,实在教我这个颜控一秒沦陷2333。如果是单车+睡篮,冲着大牌子我咬咬牙就买了,但咨询了客服,睡篮必须另外购置699,全套下来小3000了,确实有些超出预算
剩下的就是babysing-mgo,自带独立睡篮很合心意,作为大车的功能也很全面,高景观,特别是看到一款彩色波点的花色的时候,只觉得一股热血上头,心中像起了感应一样觉得:就是你了
做为一个上岗9个月的新手麻麻,带娃出门真的太心酸了,因此选好车真的很重要
功能总结
这辆推车的功能一共可分为三大类
平躺功能
睡篮完全实现180°的平躺,这是我非常执着追求的一点,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出行感受。而且底部确认了,是一体成型的,无论是稳定性、避震都会非常好。
高景观
70CM高景观车,重量上肯定对宝妈不是那么友好(吐血),但它可以换来平稳呀,为了孩子又有什么不好呢。
正向推和反向推
前期帮助妈妈更好的关注宝宝的动态,培养亲子感情;后期让宝宝开阔视野。
外观展示
我种草的三辆车其实长得都差不多:粗壮的车架,都涂成白色,软装方面quintus显然更有现代感和欧美工业设计的精致大气,babysing虽然不如它耀眼,但复古波点着实也非常跳脱俏丽,作为外貌协会会员收到实物的时候也并不遗憾。
先来看一下这款车的睡篮
独立的睡篮,重3.5kg,这也我当初要买这款推车的重要原因之一。睡篮的内置绵柔,摸着很软,对宝宝颈椎发育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正反两向推,更好培养亲子感情
座椅
现在我已经过渡到了座椅,椅背有三挡可调节:175°平躺模式、135°半躺模式和105°坐姿模式,满足宝宝的躺、卧、坐。
推车顶部设白色的按钮(一开始我以为就是个装饰品)来实现角度的调节。
脚托也是可以调节的,PU材质显档次而且还相当好清洁。
加厚海绵垫触感舒适,也能进一步帮助减震。
两侧的按钮同时按,就可以去调节脚托
当然, 遮阳棚部分可以打开一个小天窗,外层是牛津布套,里层是透气网兜,非常适和观察宝宝的小动态。
轮胎
两个大轮胎+两个小轮,外观比较时尚,顺向万向轮推起来相较稳,没有颠簸感。
车轮是塑胶的,细节上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在后轮上有一个脚双刹的设计,刹车的时候不会影响宝宝
置物篮+杯架
底部的置物篮虽然比较宽大,能塞的东西也比较多,每次出门我总担心东西会漏出来。专门研究过底部的设计,置物网底部有三块橡胶白板支撑,不容易撕裂。
车身放了一个杯架,很贴心有木有,不用每次弯下腰去找水了
使用感受
车子相对来说还是不错滴,配件齐全,花了不到15分钟把车装好了。推着也很轻巧,睡篮、座椅无气味(安全)
当初宝宝满月的时候,推着他去酒店,寿星只管睡觉,一路上历经车库的坡道、层层停的电梯、吵闹的酒店,娃都睡得比较安稳。不知道是不是相对紧凑的空间会让孩子有安全感,这个睡篮似乎宝宝很爱睡。
可惜我家是个胖妞,睡篮大概5个月的时候就不能用了,果断给她换了座椅,座兜稍微有点晃,问过客服,说这个很正常,因为座兜要调整角度,存在间隙,要是没有间隙的情况下不好调整角度 ,另外也是一种避震的技术,要是结结实实安在车架上的话,遇到颠簸路段,震动会直接传导给孩子,略微带点摇晃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这么一听感觉也挺有道理的,希望路过的大神给科普下。
车子的折叠需要掰开侧面的搭扣解锁,然后摁一下就对折好了。展开时则只需反方向展开,听到“咔”的一声,就知道锁死了。折叠后长是约80cm, 宽约60cm,实话讲体积有点大,无法拎在手上。但是却惊喜地发现,它可以像拉杆箱那样在地上拖着行走——折叠后,大轮接触地面,手提溜着脚蹬的外缘,可以很轻松地拖行出门,特别是住电梯房的话,老人家带孩子出门也会变得很容易。
然后后备箱可以轻松地放进去,还剩不少空间(PS,我家车是迈锐宝)。
推车的所有布料都是可以拆下来清洗的,等娃长牙的时候,你会发现车上有很多口水,清洗也是重中之重呀
总结
优点:
1 babysing这款车的性价比很高,功能性很强
2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事,老板很壕,送了很多东西,雨罩、蚊帐、抱被……
3 避震效果好,日常出行完全不用担心娃会吵醒
4 折叠后可以拖着走,点亮大型车“便携”的技能点
5 颜值高
缺点:
1 睡篮没有开发摇晃的支架,一开始我还YY可以放在地下可以当个摇篮
2 大和重当然是所有高景观车的缺点。所幸这款车收纳和出行还是比较方便的,折叠后在平地上可以拖着走,也算是将功补过吧。
3 我选的这款车颜色较亮,时尚却不耐脏,反正也是打算洗的,想想也就算
4、底部储物篮开口太大,感觉东西放进去容易沾灰,得用包裹好密封,要不宝宝的东西就不卫生啦~
关于170度防吐奶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跟看到本文的家长们科普一下,一般认为抬高上半身可以防止食物反流,但是我翻阅了《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后,在防止吐奶的部分并没有提到这个方法。相反,在我信任的裴洪岗医生的wb中已明确指出“抬高上半身无助于防止吐奶和呛咳”,相反“抬高上半身可能导致孩子吐奶”,详细的请查阅裴医生wb,搜索“吐奶”关键词,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至于那些防吐奶的枕头也不要买!完全是智商税!! 预防吐奶,我摘录下APP《育儿百科》的建议: 1、每次喂奶时都尽量安静 2、婴儿吃奶过程中避免被噪音干扰或突然惊吓 3、吃奶瓶的宝宝应每隔3-5分钟拍咯 4、不要让婴儿平躺吃奶 5、每次吃完奶,将婴儿竖抱20-30分钟(或者玩耍一会儿,防吐奶还能防止奶睡习惯的养成) 6、刚喂完奶不要挤压孩子腹部或剧烈活动 7、尽量不要等孩子饿得不行了再喂奶 8、奶瓶的奶嘴不要开太大,避免吸入过多气体。
伞车不是不能做成180,因为车在外面推着是不停震动的,睡篮也没有任何固定孩子的东西,如果躺平有几率导致孩子吐奶导致窒息,所以才弄成170。我买车坚决不买180的,也坚决不买重的,自己和孩子都受罪。
这车好像是国内假洋牌子把 有人追评说独立的提篮比较窄小 冬天不好用?
防吐奶枕头我有买 亲身体验还是有点用的 虽然不能防止一点儿都不吐奶 但是我家娃的确是好一点儿了
错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没有机构做检测,我就不和你争了,你爱怎么样都行,但是我觉得躺平了震很不爽。另外,我的意思是,不管你车多重,哪怕你买的是火车,没有固定的孩子都会受到更多的震动。还有我今天再加一条,不是重车的避震一定比轻车好,还是得看钱,我用的optia,减震就不错,孩子固定住以后,走盲道都没问题,而一些躺睡篮的孩子,身体晃的比车还厉害,看着都可怜。
亲,您第一次回复我的时候意思不就是170度可以防吐奶吗?。。。。原来您是要跟我讨论避震啊。。。避震这个问题很简单,车子越重越避震,12kg以上的大型车就是能提供更好的避震,减震效果主要来自自重,轻便伞车无论怎么设计怎么170度,都没啥用的。。。[抠鼻孔]。
我们讨论的是,平躺时震动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否更大,而不是拍不拍嗝的区别,你扯到哪去了……没有权威的机构对比170是否在震动时会比180更容易吐奶,那我就不提了,你说180吧就180吧。但我个人在在坐车时,平躺会让我更容易感觉到震动,我的不适感会更强。所以我认为,在震动的环境下,170度躺的孩子,不管吐不吐奶,他的不适感会较低。另外,你不能否认不固定孩子会导致他由于惯性,导致身体摇晃而承受更多的震动,你也不能否认震动会对孩子造成伤害。震动是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不是全来自于地下,甚至于你每一次踏步,对他来说都是震动,减震减小的震动,会由他自身的惯性摇晃来放大,而厚垫子仅会减少上下方向的震动,但同时会影响他的散热,得不偿失,所以我建议孩子背面选择网眼型带支撑的材料,又能透气又带减震。
好的,让我们把条件切换到“震动”的情况。婴儿车前进过程中产生颠簸,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疑问]一个刚刚吃饱了喝足了没拍嗝的孩子躺在上面呼呼大睡?不可能吧~~~小月龄的宝宝必然都要经过竖抱拍嗝,如果没有经过这个程序,吐奶概率当然大大提高了啊~而且为了避免额外的冲击,我选择了避震性能更好的高景观车,提篮软垫加厚,我希望尽可能减震,这又有什么错呢?即便在平躺过程中发生轻微的食道反流,也可以通过吞咽来清除啊,因为平躺时气管在上、食道在下,并不会进一步增加吸入窒息的危险,这是婴儿气管结构和呼吸进食机制保护的。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也指出“对有胃食管反流的婴儿睡觉时不要采取体位治疗,睡觉时应该仰卧”[小眼睛]因此,防止溢奶最好的选择一定是饭后拍嗝,这个和婴儿车的选购关系不是那么密切~~
好的,让我们把条件切换到“震动”的情况。婴儿车前进过程中产生颠簸,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一个刚刚吃饱了喝足了没拍嗝的孩子躺在上面呼呼大睡?不可能吧~~~小月龄的宝宝必然都要经过竖抱拍嗝,如果没有经过这个程序,吐奶概率当然大大提高了啊~而且为了避免额外的冲击,我选择了避震性能更好的高景观车,提篮软垫加厚,我希望尽可能减震,这又有什么错呢?即便在平躺过程中发生轻微的食道反流,也可以通过吞咽来清除啊,因为平躺时气管在上、食道在下,并不会进一步增加吸入窒息的危险,这是婴儿气管结构和呼吸进食机制保护的。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也指出“对有胃食管反流的婴儿睡觉时不要采取体位治疗,睡觉时应该仰卧”。因此,防止溢奶最好的选择一定是饭后拍嗝,这个和婴儿车的选购关系不是那么密切~~
好的,让我们把条件切换到“震动”的情况。婴儿车前进过程中产生颠簸,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一个刚刚吃饱了喝足了没拍嗝的孩子躺在上面呼呼大睡?不可能吧~~~小月龄的宝宝必然都要经过竖抱拍嗝,如果没有经过这个程序,吐奶概率当然大大提高了啊~而且为了避免额外的冲击,我选择了避震性能更好的高景观车,提篮软垫加厚,我希望尽可能减震,这又有什么错呢?即便在平躺过程中发生轻微的食道反流,也可以通过吞咽来清除啊,因为平躺时气管在上、食道在下,并不会进一步增加吸入窒息的危险,这是婴儿气管结构和呼吸进食机制保护的。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也指出“对有胃食管反流的婴儿睡觉时不要采取体位治疗,睡觉时应该仰卧”。因此,防止溢奶最好的选择一定是饭后拍嗝,这个和婴儿车的选购关系不是那么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