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五花肉,助孩子成长
儿童的抓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0-3个月左右时是无意识的抓握;新生儿也能够握住家长的手指,这个就是宝宝的抓握反射。抓握能力同学会走路、说话一样,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孩子到4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形成有意识的抓握行为。这时候,家长就可以选择一些大小合适、质地柔软、重量较轻的玩具递给孩子,让孩子练习抓握。一开始小宝宝还无法准确地拿到玩具,随着手眼协调能力、手部的控制能力的提升,慢慢的我们就会看到孩子的抓握能力的进步;抓握能力要持续发展到孩子一岁左右才能完成。我要扔出去,空间探索发展。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到1岁左右,精准的抓拿对孩子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好奇
我们可以为跟孩子一起,进行推倒游戏。比如,让孩子观察用手去推积木上面,和推积木下端哪种倒塌的积木更多?想想怎么样才能搭一个更不容易倒的高楼呢?除了往下推,如果左右推,会有什么变化呢?
其实,很多游戏中成年人看起来是“搞破坏”的行为,如果我们家长能变换一个思考的方向,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游戏迸发出来。也有很多玩具,是以“故意推倒”为思路设计的呀。如果说积木除了拼搭以外,还有什么“教育”意义,那最直观的,恐怕就是用积木玩具给孩子做数学启蒙了。因为借助积木,孩子可以眼见为实的看到,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有一个过程,家长可以把创建的规律与看到的关系表述出来。给孩子时间,让他们借助积木来理解“数”的真正含义,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建立数学思维,极其重要。观察事物的共同标准或特点,以这个共性为依据进行分类,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分类小游戏开始。一套积木玩具中,通常都包含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积木块/积木条,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发现某些积木的共同点来分类。例如:按照颜色分类、按照形状分类、按照长度分类等。除了上面说的发现共同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跟孩子玩逆向的找不同游戏。比如在同样的积木中,找出不同的积木。还可以鼓励孩子说说为什么是他不同,不同点是什么。有些家长很奇怪,我的孩子会从1数到100,但是却数不出来面前的3个水果,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对于儿童来说,会数12345,或者能从1数到100,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背诵,如果没有人引导他们去建立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孩子是无法去理解真正的的含义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身边的实物,帮助孩子建立“数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积木,就是很好的一种可以直观让孩子看到“数量”的材料。






羊毛小v哥
校验提示文案
羊毛小v哥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