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台灯2 Lite:书桌上的“光影协作者”
这盏灯用久了会产生某种默契——当手指划过触控条调光时,仿佛在给不同学习场景切换滤镜。写论文时把色温调到4000K,冷白光能让文献PDF的图表线条锐利如刀;翻《平凡的世界》手稿则切到2700K,暖光裹着纸页像是给文字镀了层毛玻璃滤镜。

实测灯头悬停设计暗藏巧思:倾斜15°时,光束刚好避开显示器直射眼睛,却能照亮键盘和手边的咖啡杯;90°垂直向下时,又化身成绘图板补光灯,临摹《建筑空间组合论》的轴测图时,连0.5mm针管笔的飞白都清晰可辨。

显色能力成了意外生产力工具,对比《设计中的设计》原版书,普通灯光下混淆的潘通色卡,在Ra90加持下能区分出钴蓝与群青的微妙差异。深夜赶小组作业时,拆下灯体吸附在铁质白板上,瞬间把寝室墙面变成临时工作台,映得便利贴上的思维导图像浮在光幕中。

Type-C供电设计彻底解放动线,图书馆插座紧张时,充电宝供电的光线依然稳定如初。要说遗憾,灯臂转轴在极限角度会轻微晃动,但当它照亮《追风筝的人》最后一页时,那点震颤倒像是给翻页动作打的节拍。若是你的学习动线需要一盏懂分寸的光,它会比日程本更懂如何划分知识的明暗交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