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个人经验分享,请批评指正。
简单聊一聊我的金融投资小白入门史,从对金融领域投资不屑一顾到深入学习了解后觉得真香的过程。
三个部分,基金,股票和数字货币。
先说基金。
2020年7月,在疑似牛市的时候,我高位入场,在分不清指数基金/主动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场外基金/场内基金等概念的情况下,直接开始5K、1W的大手笔买入热门推荐、朋友推荐的基金。
有的热门行业基金,像中欧医疗,一直涨到了现在。也有部分基金,高位占了岗。
后来开始看书,开始关注越来越多的财经自媒体,逐渐弄清楚了基础概念,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一点认知和体系,到了2020年底的时候,可以和小白水平的同学们交流了:
到2020年结束的时候,梳理了自己的持有基金的情况,有两个问题,一是前期在投资体系没有建立的时候,买入的基金乱而杂;二是持有的部分基金持仓高度重复,也就没有必要重复持有类似的基金。
目前的整体持仓比例,大约是主动:指数:债基=5:3:2的样子,对于新手小白来说,可能还是略有些激进。
在两个平台上的基金账户,一个以债基+混合型基金组合为主,2020年7月至今的累计收益率8%,另一个以指数和主动基金为主,2020年7月至今的累计收益率19%。
我知道2020年是基金大年,收益率可观的人群不在少数。不过作为一个小白,在7月份高位入市,在踩坑中学习调整,取得这个收益率,我还是满意的,同时也会保持对市场的敬畏。
关于基金,我目前阶段的认知,认为小白阶层入场要关注的核心思想是:
1.长期持有。基金不适合短线操作,指数基金长生不死,长期看一定会涨;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有着卓越的选股能力和操盘能力,长期看也一定会涨;但是都保证不了短期的涨跌幅。
2.指数和主动基金的最优操作,都是低估期买入,高估期卖出。指数的高低比较好判断,主动基金和持股情况息息相关,并不是很好判断一波涨幅涨到了什么程度。更好的选择可能是深入了解,选择和自己投资理念符合的基金经理,把钱交给他们,自己躺平,看他们去贯穿牛熊。
3.初期买入不宜金额太大,且买入的钱要是闲钱,3-5年可以不动那种。市场目前已经价格不低,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选择合适的节点加仓,避免出现市场出现明显低位,手里没钱加仓,或者市场处于低位,着急用钱,只能割肉离场的情况。
再说股票。
我以前不沾股票、基金的原因,也是受到了身边人的影响,感觉在股市里赚到钱的没几个,赔钱的比比皆是。所以也告诫自己,股市“七平二亏一赚”,你怎么就有能做到那个一。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发现也不宜妄自菲薄,当基数足够大,通过深入的学习,做到10%也许并没有那么难。
股市我也是在去年7月高位入市,当时还处于喜欢财富代码的阶段,遵从财富代码买入了两只股票,一只赚了10%抛出;另一只给代码的人早撤了,我没跟上,刚好碰上这只股票背后的公司遭遇了苹果限制,股价折损30%,还躺在我的账户里。
基金那头逐渐理顺以后,虽然知道躺赚可能是更适合长期投资的一个姿势,但是毕竟作为一个新人,还是有学习和操作的冲动。
大多数投资者可能都认为自己是个价值投资者,然后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未必遵循价值的标准。7月份入市的跟风操作,属于不知道买的是什么公司,不知道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卖出。
我在2021年开盘第一天,加仓了银行、地产、保险的三傻,和机械、电器等传统行业,目前持有的仓位里,都是类似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万科A、三一重工、格力电器、海康威视这样的传统行业龙头,光伏、新能源、白酒等热门赛道,以我现在的段位,我没敢入。
虽然说整体的股市投资体系还没有健全,但是起码上面的三个不知道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
在我当前的认知里,持有的股票要能赚钱,赚的是品质+估值的钱。股票背后的公司本身是优质的公司,这是股价能上涨的根本。因为行业间有轮动,不同周期内处于上涨赛道的行业不同,也就会出现估值高低的不同。
目前热门赛道的白马股,即使估值明显已经过高,依然会在市场的整体情绪影响下,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
只是我觉得我现在还做不到,宁愿去拿住被明显低估+本身足够有价值的公司股票。在上周四五和今天的交易日,市场一片惨淡的时候,我的持股总体还挺红。
当然一两个交易日的涨跌,一两个月的盈亏,都说明不了什么。
有句形容股市的话看起来特别有哲理: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最后说一下数字货币。
对数字货币的了解和认知就会更为浅薄,之前单纯的认为没有根基,比特币的价值只存在于共识和信仰。
最近呢,也在看关于区块链的诞生和发展历史的书和资料,正在看的一本书是《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诞生,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的价值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概在比特币2W9美金的时候,我试水买入了一点,然后看着它一路飙涨,再没有勇气加仓。
我目前并没有完全理解和信任币圈的价值体系,但还是像我1月1日开年回顾和展望时说过的,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我现在不会用原有的知识体系去快速做出判断,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了解清楚。
好了,一篇2000字的水文结束,完成今天任务。
仓促完成,作为一个投资界的纯小白分享自己的入门经历,希望对同是小白的朋友有一点帮助,希望投资大佬们批评指正。
说不定,我会转型成为一名财经领域写手呢。
我是光年呀土豆,央企HR,斜杠中年。30+的年级成为沪漂,正在进行自己的第四次装修之旅。
冒昧一下 以您水平只能说是赶上好时候了
凭运气挣的钱都要凭实力亏光[抽烟]
不过是赶上了好行情。。。你现在进场试试
小白认为的基金核心思想,在文中也写了。长期持有,不频繁买入卖出;低估买入;初期买入金额不宜过大,当前市场处于高位。 想问问各位资深达人,不买基金,小白的钱去买什么能实现优秀的理财收益。
完全同意,如果手头的钱够首期还搞个鸟毛基金股票,房子的胜率和倍数要好得多,只有不够首期的前提下磨磨叽叽玩点投资理财不至于浪费了金钱的时间价值罢了
股票没那么恐怖,遇上行情大胆进去,恐怖的是千万不要上杠杆炒,达到自己预测目的就果断止盈出来,不要盲目追赶收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就是顶
巧了,刚好我前些年主要也是在买房,2020年才刚入股市。
买房合适.看准城市的人口流入趋势和土拍市场的成交情况,尤其这两项数据是政府披露的,政府的信息披露可比上市公司规范多了.越少的信息不对城意味着越低的风险溢价以及越低的贝塔值(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性).买房最大的遗憾在于准入门槛较高.
觉得挺好,这样亏不了钱,就是行情好有时候不要羡慕赛道好的股票就行
说了,本身就是小白水平,不构成投资建议。想进步和评论区各位大佬学习,虽然他们也只评论,自己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