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SSD遇到反向虚标:海康存储DK4000 PCIe4.0 2230 SSD测试报告+类U盘改造方案
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梦飘雷。
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前段时间我自己想趁着618大促的机会,再搞个小尺寸的移动固态硬盘玩玩,所以入手了可以组成双盘阵列兮克硬盘盒和2230规格的海康存储DK4000 1TB。

但是我到手后才知道兮克这个硬盘盒非常奇怪,只支持SATA协议的M.2 SSD,无法识别身为NVMe SSD的海康DK4000。
而且当发现这个严峻的问题时,海康存储DK4000已经过了退货期,只能留在手里了……

我心想这玩意儿也不能浪费啊,无奈只能又买了个不需要插线的硬盘盒,组成了类似U盘的直插式移动固态硬盘。

要说起来,海康DK4000这种2230 SSD的应用场景还是挺多的,像什么给游戏掌机扩容、改装成相机CFe存储卡、以及组装移动固态硬盘啥的都用得上,真真是用不到的人不用买,用得上的人没别的选择,看京东和PDD上的销量也是蛮多的。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分享我对海康存储DK4000 1TB的测试报告,以及用它来组装类似U盘的PSSD的过程吧,希望能对想要入手的朋友们提供些参考。

PS:在这儿提前剧透一下,这款SSD存在严重的“反向虚标”问题,实际测出来的性能比厂家标注的高多了。
咱也搞不懂海康存储为啥搞这一出,分明没必要这么低调来着- -!
参数介绍.
海康DK4000目前有1TB和2TB两种容量版本可以选择,具体标称参数可以参考下边这张表格。其中2TB为性能满血版,无论是标称顺序读写速度还是随机读写速度较1TB版有大幅度提升,同时用于质保的TBW也要翻了一倍。

不过其实这张表里的参数也不准确,起码以我自己的测试结果来看,1TB容量的DK4000实际跑出来的性能成绩还是要比标称参数高得多的,这一点等下会有展示。
外观方面,作为2230规格的M.2 SSD,海康DK4000在体积方面要比普通的2280 M.2 SSD小的太多太多了。对于普通装机用户来说,其实没必要选择这么小的SSD,不过对于掌机扩容、改装相机CFe存储卡或者组装移动固态硬盘的朋友来说,倒是正好专业对口,特别合适。

海康DK4000和同门师兄弟海康C4000、海康A4000一样,采用了DRAM-Less无缓方案。2230 SSD的体积真的是极为小巧,放在手心里也真的是很可爱捏。

海康DK4000的主控和NAND颗粒等核心元器件都布置在PCB正面,并且被标签贴纸覆盖。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尽量别因为好奇就把标签给撕了,可能会失去质保。

海康DK4000的PCB背面则是光秃秃一片了,这种NAND颗粒+主控都只布置在一边的单面布局有很多好处,一方面能使得发热元器件集中在一侧,方便加强散热;另一方面也能压缩厚度,保证良好的兼容性,不用担心出现无法安装的窘境。

上机后在CrystalDiskInfo里可以看到,海康DK4000 1TB可用容量为足容的1024.2GB,同时支持NVMe 1.4标准。

在Windows的磁盘管理器中,由于十进制到二进制的显示转换,海康DK4000 1TB的可用容量为953.85GiB,这是正常现象。

顺带普及一个小知识,其实厂家生产SSD时,像这种1TB的SSD,其真实容量就是1024GiB(二进制)的,不过厂家一般会扣除7%左右的容量来作为一级OP(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使用,再对外宣称SSD的可用容量为1024GB(十进制)。

一级OP是几乎所有消费级SSD都采用的第一层保险,一般用来存放固件、FTL映射表和备用块等等,属于必不可少的配置。所以大家不要认为SSD的显示容量不足就是厂商在偷奸耍滑,要说起来7%左右的OP比例相比企业级SSD已经很保守了,我还觉得能越大越好来着。
测试平台
出于好奇,在将这块海康DK4000改装成移动固态硬盘之前,我还是对它进行了一系列常规测试,看看真实的性能表现。
具体的测试平台配置如下:
CPU:intel i7-13700K
主板:华硕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 DDR5
内存:雷克沙 ARES DDR5-6400 16GB X2
SSD:Intel 傲腾900P 480G、Crucia英睿达T500 2TB
显卡:华硕TUF-RTX3090猛禽
系统:Windows 11 Professional Edition

基础性能测试
1.CrystalDiskMark
作为Windows平台最常用的硬盘测试软件之一,CrystalDiskMark能够非常直观的展示SSD在SLC Cache内的读写性能表现,并且大部分消费级SSD厂商的标称参数也正是由该软件测试而来的。
空盘状态下,海康DK4000 1TB的顺序读取速度达到4884MB/s,顺序写入速度4403MB/s;同时缓内4K随机读取性能为469K IOPS,4K随机写入性能为833K IOPS。

这个性能表现要比官方给的参数高多了,不是很清楚为啥官方要标得这么保守低调。
2.Win11大文件读写测试
Windows的文件资源管理机制其实很拉胯,以咱们平时最常用的复制——粘贴操作为例,在Win10下单进程的实际读写速度通常在3GB/s左右;即使升级到Win11的最新版本,单进程写入速度也顶多维持在4GB/s左右。
在这里我用软件生成了一个100GB的不可压缩伪随机数据测试文件,在对拷盘Crucial英睿达T500和海康DK4000 1TB之间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可以看到DK4000在单任务下的读写曲线非常平稳,都跑到3.2-3.3GB/s左右。

这个性能表现是很好的了,就算用来放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中使用都很给力,更别说改装成CFe存储卡或者移动固态硬盘了。一般来说这两种场景根本摸不到海康DK4000的读写性能上限。

3.游戏性能测试
考虑到有的朋友会拿海康DK4000给游戏掌机扩容使用,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来顺便测试一下这块SSD在游戏场景中的表现吧。
首先我们使用3DMARK的存储基准测试看看,这项测试从游戏盘性能的角度对SSD进行性能评估,通过回放脚本来模拟游戏加载的过程,进而衡量存储设备对游戏体验的影响,对游戏玩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海康DK4000 1TB的得分达到了惊人的3693分,此时平均带宽为637.48MB/s,平均延迟仅有49μs。这个成绩就算在2280规格的无缓SSD中也算是很好的了,应对游戏掌机这种负载不高的使用场景更是跟洒洒水似的。
另外又顺手测试了一下《原神》在海康DK4000上的载入时间,从点击大门到看到人物画面,载入耗时只有10.1s。

别看DK4000体积小,在载入时长方面并不比普通SSD慢。所以游戏用户大可放心使用,这块盘大概率要比你掌机出厂原装的2230SSD性能强多了。

进阶性能测试
1.理论带宽测试
鉴于Windows翔一样的管理机制,以及不同版本之间各种奇奇怪怪的性能差异问题,所以这里咱们在Ubuntu 22.04 LTS中,又使用FIO 3.28对海康DK4000进行了一遍更加完整的测试,测试项目涵盖多个队列组合下的顺序、随机混合读写,以全面为大家展现海康DK4000 1TB这块SSD的真实性能。

可以看到海康DK4000 1TB的延迟表现非常优秀,对于低队列下的读写进行了专门优化,在4K粒度下Q1T1到Q4T1的低队列随机读写延迟都被控制在了10μs左右,更加适合消费级使用场景。

同时这里还对低队列下的混合读写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
2.SLC Cache方案
为了深入探索海康DK4000 1TB的SLC Cache方案,这里我们对其进行RAW格式下的全盘容量下顺序读写测试(128KB,Q32T1),并以曲线图的形式为大家展现全程速度。

出乎我意料的是,海康DK4000 1TB在这项测试中的全盘顺序读取速度甚至达到了全程5800MB/s,大大超出了官方给定的性能参数,也超过了在CDM中测试的成绩。
而在顺序写入曲线方面,海康DK4000 1TB则呈现出了明显的三段式结构,应当是和许多采用了联芸MAP1602主控方案的国产SSD一样,使用了动态SLC Cache的方案。
其中空盘状态下的SLC Cache缓存容量为122GB左右,缓内顺序写入速度保持在4000MB/s左右,同样超过了官方给定的参数。
好家伙,海康存储,你是这样反向虚标的是吗?
其实真没必要这么低调藏拙- -!
3.真实4K随机读取性能
SSD的小粒度随机存取性能是影响我们日常使用流畅性的关键。虽然SSD的真实运行过程是各种粒度、各种读写比例混杂的复杂流程,但是从4K小粒度随机读写的性能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我们日常使用电脑时,打开软件或者加载游戏等操作,所访问的基本都是已经被挪出SLC Cache外的、在TLC区域内的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测试TLC区域内真实状态下的4K随机读取性能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里为了保证测试前SSD能够进入脏盘稳态,先以128KB Q32T4顺序写入填盘两次后,再进行对海康DK4000 1TB进行了时长为900s的Q1T1 4K随机读取测试,最终得到了29.75MB/s的平均速度。

这个性能是啥水准呢?
要知道致态TiPlus7100 2TB的缓外4K随读速度也不过只有31MB/s左右,海康DK4000 1TB这么小的体积能有29.75MB/s的成绩,真的挑不出啥毛病。
改装直插式移动固态硬盘
因为平时携带硬盘盒的时候都得随身带着根数据线,久而久之就有点烦了,这次就想着能不能解决掉这个问题。不过尴尬的是,现在市面上专门为2230 SSD设计的移动硬盘盒有不少,但是直插式的可选项实在不多。

我在网上找了一圈,最后只找到这个FVH的铝合金硬盘盒,售价要118元,真的不便宜,而且这个硬盘盒由于同时支持2230和2242规格的SSD,在体积上也没有压缩到最小。

所谓直插式硬盘盒,就是和U盘似的自带USB插头。这样平时携带的时候就不用再额外拿着数据线了,直接揣兜里就完事儿,要方便不少。

FVH这个硬盘盒整体是铝合金材质,讲道理倒是比较适合散热的。做工方面我觉得只能说中规中矩吧,表面倒是光滑无毛刺,但是倒角之类的细节地方,还是没有大厂出品的那种精致感。

这个硬盘盒的主控是RTL9210,最高传输速度为10Gbps,并且支持2230和2242两种规格的短SSD。其实如果只支持2230的话长度还能再压缩一些,这一点有些遗憾了。在固定SSD时需要将PCB整个从壳子里取下,然后在反面通过螺柱固定。

这里有个小技巧,大家在折腾这种硬盘盒的时候,可以在安装SSD时使用导热凝胶,来将SSD和硬盘盒主控的热量传导至金属外壳上。
导热凝胶的优势主要在于流动性比导热垫片大多了,不用担心厚度不匹配的问题,直接涂上一点儿,然后把硬盘盒盖上就完事儿了。

装好后把这个DIY硬盘盒和佰维PD2000 PSSD以及我手头的雷克沙M900 U盘作放一块对比看看。

体积方面DIY硬盘盒和佰维PD2000都挺小巧,基本都快跟雷克沙M900这种大号U盘差不多了。
但是重量方面,佰维P2000≈雷克沙M900<DIY硬盘盒,DIY硬盘盒的铝合金外壳确实拿在手里有点坠手的感觉。

组装完成后,又顺带进行了一下温度测试。
这个DIY硬盘盒在给SSD和PCB主控涂上导热凝胶后,散热效果还挺不错的。室温32.5℃的情况下,在使用CDM测试时,海康DK4000 1TB的主控温度最高能达到53℃多点,NAND颗粒温度只有44℃左右。这个温度相当安全,也不会出现过热降速的情况

不过有一说一必须承认,铝合金硬盘盒虽然导热和散热效果挺好,但是外壳达到50℃以上时摸着明显有点会烫手了。这方面不如前两天测试过的佰维PD2000,即便高负载下外壳温度顶多也就温热,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疑体验更好。
另外我对这个DIY硬盘盒进行了100GB的顺序写入测试,速度表现如下,是很正常的RTL9210主控水准,平平无奇,反正跑不到海康DK4000的极限性能。


总结
如果大家需要给游戏掌机扩容,或者想用低成本组装相机CFe存储卡的话,这块2230规格的海康DK4000 1TB是很值得入手的。
首先这块盘是国行在售版本,咱们能买到正品全新货,官方提供了五年质保+1800TBW的售后政策,基本不用担心后续保修的问题了。
另外从上边的性能测试结果大家可以看得出来,海康DK4000的表现确实挺好,不管是用来组装PSSD、相机CFe存储卡,或者是给SteamDeck、华硕ROG掌机等设备扩容都能轻松应对。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的话更建议直接买2TB版本,在顺序读写、随机读写和保修TBW等各方面都是满血状态,直接一步到位其实更划算。

另外关于我入手的这款硬盘盒,只能说适用场景有点窄,大家需要的时候再做考虑吧。
毕竟118元的价格真的不便宜,而且体积方面还有进一步压缩的潜力,没有挂绳孔位也是个小问题。
如果不是有免线直插的刚需,我也指定不会买这个硬盘盒,建议普通用户要么建议买几十块钱带线的便宜盒子,要么直接用佰维PD2000这种成品PSSD,后者不仅颜值更漂亮,保修方面也更有保障。

值友4670269798
校验提示文案
KingHou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670269798
校验提示文案
danlier
校验提示文案
厨邦酱油天然闲
校验提示文案
端木先生R
校验提示文案
wskiy
校验提示文案
大名琴
校验提示文案
lz5v
校验提示文案
Leon_Allen
校验提示文案
不思凡
校验提示文案
JEMgenau
校验提示文案
等你很久了y
校验提示文案
laoyaya
校验提示文案
小客出征
校验提示文案
特长特长特长
校验提示文案
咕咚本东
校验提示文案
荔枝12
校验提示文案
chocolatefield
校验提示文案
南音_
校验提示文案
KingHou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183909009
校验提示文案
史帝文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285883644
校验提示文案
我心
校验提示文案
等风的夏天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979198945
校验提示文案
闪电侠小老鼠
校验提示文案
cbhb818
校验提示文案
吐司不吐司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670269798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670269798
校验提示文案
深圳养猪大户
校验提示文案
wskiy
校验提示文案
便士小面包
校验提示文案
御意見無用
校验提示文案
打死你都不买
ssd还是买有生产能力的厂商比较好,他们能拿到最好的闪存芯片,质量比较有保障,售后也相对较好。海康售后态度可以,但是产品随机性大,你也不知道会换什么回来。
校验提示文案
其实也没那么难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204687517
这种小卡种类少,便宜的也少,大牌子基本没几个值得买的。其实我觉得这种卡特别适合那种迷你小主机,和网卡分开,避开叠叠乐,热量说不定能降低。
校验提示文案
koom1982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