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文中产品来自厂家送测,本文仅分享实际使用感受,旨在为各位值友购买产品时提供参考。
2020年是氮化镓(GaN)快速普及的一年,这一年里各大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家的氮化镓充电器,与传统元器件相比,使用氮化镓器件的充电器具有性能更强、体积更小的优点。纵观各厂商推出的众多充电器新品,以65W功率的产品最为常见,这个功率既能满足多数笔记本电脑的供电需求,也可以向下兼容手机、平板。从接口数量上讲,采用了多口设计的产品比单口产品更受青睐,原因很简单,只需一个充电器就能同时为手头多个电子设备充电,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日常生活。
2020年3月,Zendure 推出了自家的65W氮化镓充电器产品SuperPort S3,时隔一年,Zendure又推出了其升级款——SuperPort S3二代。这款产品究竟如何,接着往下看吧。
包装正面标明了产品名称——SuperPort S3 Pro 65W三口快充迷你GaN充电器,下方列举了一些产品特性,中间的图片则暗示了该产品足够便携,可以完全握在手掌心里。
背面列举了一些产品信息。
包装内容一览:充电器,说明书,保修卡,贴纸。
充电器本体,接口采用了最常见的2C1A设计。
正面依然是具有品牌特色的罗马柱设计。
尾部依然是一些信息,充电器采用了可折叠插脚设计。
充电器正好可以单手握住。
与经典的乐视PD充电头相比,二者高度基本相同,长度上S3二代略长(注:乐视充电头插脚不可折叠)。S3二代用相似的体积实现了后者近三倍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发展之快。
与经典的乐视PD充电头相比,二者高度基本相同,长度上S3二代略长(注:乐视充电头插脚不可折叠)。S3二代用相似的体积实现了后者近三倍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发展之快。
下面测试这款产品的性能,首先来看产品所支持的协议。
C1口单独使用时,最大功率65W,支持5/9/12/15/20V五个PD电压挡位和一个PPS挡位。
除了OPPO、vivo、一加的私有协议外,主流快充协议基本都支持。
C2口协议支持情况和C1相同。
C2口协议支持情况和C1相同。
A口支持除了PD/PPS和部分私有协议外的全部协议。
回到包装和产品标注的信息,其中详细说明了每个接口单独或共同使用时能达到的功率:
单独使用C1或C2:65W
单独使用A口:30W
C1+C2同时使用:45W+20W
C1+A同时使用:45W+18W
C2+A同时使用:共享5V3A
三口同时使用:C1口独享45W,C2+A口共享5V3A
下面来逐一验证。
使用C1口为笔者的笔记本电脑(XPS 9550)供电,基本达到标称功率。(注:该型号笔记本电脑使用非原厂PD充电器时只有20V3A功率)
使用C2口为笔记本供电,情况同上。由此可知在单独使用两个C口中的任一个时,都可以达到最大功率65W。(注:早期的部分多口65W充电器,只有使用C1口才能达到最大功率65W,C2口最大功率被限制在了30W甚至18W)
为Zendure SuperTank Pro充电,功率在63W左右,符合标称。
使用A口为羽博移动电源充电,开启快充。
SuperPort S3二代支持小电流模式,可为蓝牙耳机、电动牙刷等充电功率极小的设备充电。
SuperPort S3二代支持小电流模式,可为蓝牙耳机、电动牙刷等充电功率极小的设备充电。
使用C1口为ZendureSuperTank Pro充电,C2口为iPad Pro充电,C1口最大输出功率降为45W,C2口最大输出功率20W。如果使用充电器同时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设备同时供电,这时部分笔记本会因为达不到最低功率要求而出现停止供电的问题。这不是S3二代特有的问题,而是所有65W多口充电器都存在的问题,笔记本用户需要特别留意。
交换两设备的位置,这时iPad Pro充电功率超过了20W,Zendure SuperTank Pro只能以最大20W的功率充电。因此在同时使用多个接口时还是要把大功率设备接到C1口。
同时使用C2和A口为设备充电,此时两个接口都锁定5V输出,且总输出功率已经超出了标称的15W(5V3A)。事实上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C2口和A口都采用了共享一路输出的设计,同时使用时锁定5V输出,因此实际使用时,为了获得最佳的充电速度,要尽可能避免C2和A口同时使用。
使用C1口为ZendureSuperTank Pro充电,C2口为羽博移动电源充电,A口为MP5充电,此时C1口开启45W输出,C2口和A口均为5V输出。
结语:
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多,充电成为了萦绕人们心头的一大难题,更便携的多口大功率充电器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更多关注。Zendure新推出的SuperPort S3二代,在性能方面并无太多亮眼之处,无论是多口使用时的功率分配策略,还是对快充协议的支持程度,它都和市面上绝大多数同类产品并无太大差异,单口盲插算是其为数不多的亮点(实际上前代S3已经有这一点了)。其最大的升级点还是在于体积,与前代产品相比体积进一步缩小,重量也做到了100g以内,这在市面上的65W 2C1A充电器中已经很出色了。
最后说一下产品的不足之处。电子产品体积做小之后不可避免会出现高发热量、高温度的问题,充电器也不例外,笔者手中的S3二代在高负载使用半个多小时后已经有很明显的热感,不过尚能接受。至于多口同时使用时C1功率降低、C2和A口不能同时快充,只能说是这个功率级别充电器的“天性”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能不能接受吧。最后,笔者收到的产品两个C口的位置有些歪扭,希望厂商在之后的批次中能够改进。
暂无评论,打开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