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2023-10-10 14:58:11 1点赞 2收藏 0评论

今天(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有关情况。

我国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开展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网络逐步搭建,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门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3个专项行动,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出部署。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李大川:通过强化医疗卫生系统心理健康的服务能力建设,来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些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不断提高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在规范化治疗方面,我们制定出台相关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2021年起,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专门设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试点项目”,组织每个试点省份至少2个地市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推广。

实施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标志着我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

《行动计划》从五个方面提出新要求、明确新政策、采取新行动,明确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调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医院等各方力量,共同回应学生心理需要,全面提升健康促进能力。明确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促进体系、行动举措和职责分工,从五育并举、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人才队伍、健康科研、健康环境等八个方面系统部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 一级巡视员 刘培俊: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强调多部门联合、家校社协同,要医教体融合,共同维和学生心理健康,同时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一项内容,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需要加大经费支持,同时也鼓励各地、各校创新工作举措,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提醒,很多儿童时期的精神障碍可能会造成终身影响,应及早预防、早期干预。

那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才能及时关注到儿童心理变化?该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相关干预工作?

注重文化学习,也应重视能力教育

“早期教育的适度程度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郑毅表示,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例如过分注重知识文化学习,忽视孩子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等。

为了让心理教育适应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的需求,满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心理教育的需求,相关部门部署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受重视程度。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当前学校教育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被纳入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中,成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通过完善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各阶段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建立完善心理健康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截至目前,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100%的高校、将近95%的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工作室。

像关注身体疾病一样关注精神问题

“当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他的年龄不相符,或者与他的受教育水平不匹配;当孩子的行为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可能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心理问题的初期表现。”郑毅提醒,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保持敏感,要像关注孩子的身体疾病一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识别儿童精神障碍。

如果孩子发烧、肚子疼,家长往往会带孩子去医院问诊,但如果出现情绪焦虑等问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就相对薄弱一些。郑毅强调,要学会识别心理障碍与正常青春期变化,也要抓住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做好成长中的心理引导。

相关部门在儿童心理健康的服务方面均加大能力建设力度。李大川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持续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做好精神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不断提高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我们强调学校的各科老师,不仅是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应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责任,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刘培俊说。

转变观念,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孩子如果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怎样干预?

“有些心理健康行为没有达到疾病的阶段,通过专业人员指导家长、老师给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很多孩子是可以调整过来的。”郑毅说,有的已经出现了综合征,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可能要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辨证行为治疗等治疗手段。

郑毅表示,如果已经达到了疾病阶段,应尽早得到医生的正确评估,尽早开展干预。医疗干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当前存在对于心理治疗的一些观念误区。比如,对治疗是综合、长期过程的认识不足;对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一些偏见。郑毅提示,精神科药物经过临床验证、治疗经验充分,随着新药越来越多,治疗方案也在优化,在积极的监控下,药物治疗是安全的,对于长期的治疗,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都应积极配合,赋予足够耐心和包容,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彻底恢复。

【来源:科技日报、央视新闻】

展开 收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