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中国大规模裁员20%:外科部门成重灾区,市场困境加剧

2024-11-22 15:05:08 0点赞 1收藏 1评论

近日,强生中国被曝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涉及多个产品线,尤其是外科部门成为重灾区。相关员工透露,本次裁员的规模达到20%,并且赔偿方案根据员工年限,分为“N+1”、“N+2”和“N+3”三种不同标准。此次裁员通知是通过邮件私发的,部分员工的离职日期定于今年年底。

强生自2021年将旗下消费者健康业务拆分成独立公司Kenvue以来,业务重心转向医疗科技(MedTech)和创新制药(Innovative Medicine)两大领域。据了解,强生自2023年以来已有多次裁员案例,涉及业务合并、心血管和代谢部门的关闭以及子公司美国工厂的员工裁撤等,但这些调整并未公开进行具体回应。最近的一次裁员涉及组织架构调整,尤其是外科事业部,其重组后的部门将包括微创与能量外科事业部、伤口闭合事业部、生物外科事业部等六大部门。

强生集团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表现也备受关注。该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5.2%,但净利润同比下滑37.5%。具体来看,创新药物的营收同比增长6.4%,而医疗技术的营收则增长了3.7%。尽管如此,亚太非地区的营收仅微增0.5%,未能大幅提升整体表现。

强生中国大规模裁员20%:外科部门成重灾区,市场困境加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强生前消费者健康业务独立后的表现。Kenvue(科赴)公司同样面临裁员问题,尽管成立后在消费品领域有所专注,但是其皮肤健康和美容板块的营收也出现同比下滑。科赴在中国市场表现尤其令人担忧,其首席执行官直言,中国消费者市场的挑战仍在持续,这种情绪的低迷使公司在皮肤护理和美容板块面临较大压力。

2023年的裁员风波让人不禁反思强生当前面临的内外困局。近年来,集采、DRG/DIP、国产竞争加剧以及医疗反腐等因素使得外资医疗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具体到产品层面,以强生引以为傲的超声刀业务为例,市场份额从10年前的95%滑落到如今不到30%,尤其在集采政策冲击下价格大幅下降,国产品牌则迅速崛起,进一步挤压了强生的市场空间。

强生中国大规模裁员20%:外科部门成重灾区,市场困境加剧

此外,强生的手术机器人业务也并未一帆风顺。尽管公司投入巨大,推出了MONARCH手术机器人,但市场推广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再加上因为收购Auris Health而面临的巨额赔偿风险,使得强生在该领域的表现更加复杂。

从全球来看,强生面对的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压力,还有来自法律诉讼和专利到期带来的挑战。强生面临约3.8万起诉讼,指控其婴儿爽身粉含有石棉,导致使用者患癌。此外,许多核心药品的专利将在未来

关注
品牌
粉丝:

  • 商品百科

  • 好价

  • 社区文章

几年内到期,带来的收入缺口将在短时间内难以填补,试图替代这些失去专利保护的重磅药品将成为强生未来的重点任务。

尽管遭遇了这些挑战,强生也在积

关注
品牌
粉丝:

  • 商品百科

  • 好价

  • 社区文章

寻求新的增长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和战略调整,例如在心血管介入领域收购了Shockwave和V-Wave公司,这些新兴业务有望成为未来提升业绩的新动力。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重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仍是强生面前的一条漫长而复杂的道路。

强生中国大规模裁员20%:外科部门成重灾区,市场困境加剧

面对强生的这次大规模裁员和多方面的困境,行业观察者认为,对于强生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裁员和业务调整成为不得不采取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这也提醒了其他企业和从业者要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对于员工来说,如何将自己的技能和资源变现,扩大收入来源,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方向。

强生中国此次大规模裁员事件既是公司自身调整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举措,也是当前外资医疗企业在华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强生能否通过调整和创新,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和稳固的业务增长,还需拭目以待。

本文由值得买AI大模型基于以下内容总结,对文章有任何想法,都可与我互动~
问小值
内容参考来源:
查看更多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打赏“首席”打赏官正虚席以待!
1评论

  • 精彩
  • 最新
  • 换标大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举报成功

该举报信息「小小值」会优先核实并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