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前言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用户,可能本篇文章所列图、文有失偏颇、不够严谨,还请大家多多海涵,留言指正
没车的我随手申请的70迈智能出行安全礼包居然就中了 感谢小编抬举
这次测试用车是家里2011款铃木SX4 1.6乞丐版,8年车龄了(虽然里程才7w+...)
上了年纪的车,比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轮胎、启动这些比较常见的小故障,要说复杂其实也不复杂,但是如果突然出现了问题而手头上又没有对应的工具来修理的话就很麻烦了,轻则电话求援,重则拖车伺候
本次众测安全礼包中,就包含了轮胎充气泵和应急启动电源,还有一个关乎行车安全的70迈智能记录仪2
废话不多说,马上来拆快递吧
一、开箱
大快递箱子里面,就充气泵包装比较大,其他两个都是泡泡袋裹起来的木乃伊
一样的logo,身高不太一样
实际上,我数了下,每卷泡泡袋长度超过了3米 大妈家打包费是不计成本的呀
接下来,各个产品首先来个静态展示
1.1 轮胎充气泵
充气泵是三件套中最大的一件
实际包装也很简单
除了顶盖是磨砂塑料,全身乌漆麻黑
虽然是最大的一件,但我觉得也算挺小巧的,至少比起那些带压缩机的充气泵来说
有条提手,便携性大大加分 这点确实要点赞
现实中如果要给多个轮胎充气,就不可能一直放在一个地方,要把充气泵搬来搬去,如果没有提手就靠这光不溜秋的身子,真想踢着它走
底部有4个防滑脚垫,以及能看到全身就是这种铝皮(白铁皮?)制成的,耐用性应该是有保障的
打开盖子,所有东西都塞在顶层这里
包括1条充气管,不算太长,但正常的车胎不用刻意旋转都能充得到
3个充气头可供切换
一个是针头,充篮球这些,还有那两个是长短头,充气球啊什么的,反正自由发挥
接汽车点烟器接口取电,线长大概有3米
详细的介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官方店
1.2 应急启动电源
包装看起来挺朴素的
里面是一个便携包,又是一个点赞的idea,能很好收纳应急启动电源和鳄鱼夹,不至于急着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另一半”哪去了
袋子还有一条提手方便携带
灰白色挺好看的,就是估计不耐脏
东西就全装在里面了,应急启动电源,鳄鱼夹,TYPE-C充电线,说明书
应急启动电源,听起来挺唬人的,实际上外观就像个普通充电宝,相比华为1w毫安时的移动电源,体积上也没大多少
从左到右分别是开关键、USB-A输出、USB-C充电口、小LED灯
就是一个完整形态的移动电源了,你要是手头上缺个充电宝,把它放包里背着满世界跑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给自己充电输入10w,输出12w,注定了它就是一个不算快的选手
这方面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小灯的亮度.........聊胜于无吧,毕竟也不是主业,在夜里使用应急启动 电源的时候给你最基础的照明,不用另一只手拿着手机开着一样羸弱的LED灯,也算是一个暖心的设计了
电量显示是右上角的这4个小点,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种显示方式,太笼统了,而且准确性还有待考究,天知道两格的时候会不会就突然掉到GAME OVER呢
鳄鱼夹的线,个人觉得还算是比较粗的
侧面有3个指示灯
背面印有使用说明
而且插头有防呆设计,所谓“防呆不防傻”,不过估计这接口也很难傻到插反了还给硬怼进去吧
连体,只要方向正确,两者连接很容易,很顺利就进去了
铜夹,咬合力还可以,夹个电瓶线问题不大
官方介绍:
1.3 “智能”行车记录仪2
蛤?为啥给“智能”打上“”?
因为 我确实感受不到这小东西和智能有啥联系,咋啥玩意都扯上智能了呢
小小的一个方盒子
很简单的3步就把全家福抖了出来,就这么多东西了
记录仪主体
上方是开关键、wifi键和拾音Mic
侧边是microSD卡插槽和microUSB供电口
背面是固定卡扣,铭牌贴纸贴得有点随意
合上快拆卡扣后就是酱紫
其他的,车充充电头是双USB-A口输出,这点点赞 不像某些产品自带的供电线是连着整个车充头,活生生占用了一个点烟器口
一个2.4A一个1A,其中上方橙色的是指定用于记录仪供电,下方的口是5V1A的...
还是那句话,聊胜于无吧 而且这种可以考虑自己换个双口QC2.0、QC3.0之类的,只要保证记录仪供电能达到12w就可以了
线长大概有3.6米,实际安装下来,对于铃木SX4两厢车来说,也只能算是刚刚好,没有太多余量,不知道大型车装起来会不会捉襟见肘
官方介绍:
二、实际测试
由于测试样本不够多,而且自身欠缺专业知识,这已经不能叫测评了,应该是叫做体验
2.1 充气泵使用测试
点烟器取电后屏幕自动点亮,有三种压力单位可以选择,按中间的R键切换,+-可以调整预设值
说明书给出了建议范围,不过也略宽广一点了吧
最好还是先了解清楚需要充气的设备最佳压力范围是多少,然后输入预设值
电线长3米,充气管大概0.5米
实际从点烟器口拉出来,并没有算是特别长
像是要充摩托轮胎,就要把摩托车挪到小车边上,再远电线就不够长了
充气口接上后可以测量当前胎压
一条130-70/17的摩托车轮胎,从完全没气充到2.5Bar,耗时约1分半钟
接下来首先看下大妈推的很便宜的胎压监测器,38块钱那款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种这么便宜,就当看看有没有轮胎漏气漏得很严重,精确度没法要求了
左后轮,胎压一致
结果量了4个轮胎的胎压,居然都是完全一样或者相差0.05
这胎压监视器的精确度真是超出预想
但是这数值太乱了,四边胎压都不一样的,刚好有充气泵能派上用场
首先将整个轮放掉气,测试充气速度
0.00的轮胎压力
一条195-65/R15的轮胎从0到2.25(2.3)Bar,大概需要充两分半钟
正常情况下整条胎没气,也应该是换备胎了,靠充气泵也没用
多数情况下还是胎压较低需要补充
如果是从1.6充到2.2Bar,需要大约1分钟
因为是便携产品,个人觉得对速度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至少是比手泵或者脚踏的方便快速多了,而且充满自停,精确度无需担心
但是如果轮胎气嘴装有这种无线胎压的防盗螺母,会影响到充气头的夹入深度,进而影响胎压检测和阻碍充气的进行,最好还是先把螺母卸下来再夹上充气头
操作演示(动画画面经过加速)
这样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整个充气管拉起来能到15寸胎的顶端(50cm)
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装上尖嘴当除尘吹风机,近距离风力还算够大
呐 打气球也是可以的,不到半分钟能吹一个出来
可能我充得太饱了,充4个中途爆了两个
逢年过节拿来糊弄小朋友不错,也不用自己按个手动泵什么的
电线缠起来,充气管卷进去,盖上盖子丢后备箱,完事~
体积很小巧怎么放都不碍事
2.2 应急启动电源
坦白说我之前从没接触过这类产品,也没自己搭电过,总觉得应急启动,不是通过鳄鱼夹搭别人的电瓶就是提着个1:1的车载电瓶来加电启动,再或者就用220V变压器从家里拉出来启动
而这次的70迈应急启动电源,确实刷新了我的认知,小物件大能耐
首先如果连接错误(火线零线接反),会亮红灯,同时蜂鸣器长鸣
上图是错误示范,请勿模仿
如果连接正确,且电瓶还有一定电量的话,会亮绿灯
为了演示实际效果,我把负极线从电瓶上拆下来,直接接在应急启动电源上,模拟电池挂掉的状态
这时候红绿指示灯都不会亮,也没有蜂鸣器提示,要注意线不要接错了
如动图所示,在没有连接电瓶的情况下,只接通应急启动电源,按下指示灯右侧的BOOST按键
此时车灯已经亮了起来,马上回到车里拧钥匙(按启动开关)
随着轰隆隆响起,像平时正常的启动,很顺利就能发动起来
在拔掉电瓶的状态下,车子已经发动起来,但是要在30秒内拔掉应急启动电源
况且,应急启动电源的鳄鱼夹线不长,只能放在发动机盖上,而一发动起来那个抖的
不早点拿掉很快就会震掉地上了
啊,其实真的超级简单的,都没啥好吹的了 That's it.
这里要提的一点是,拍摄的时候我大概启动了四五次,然后也没多久就拍完了,发现应急启动电源已经掉了一格电,剩○●●●个灯,对于宣传的能启动30-40次汽车,表示存疑
然后,拍完了才想起来,这货还自带个小灯哦,试试看
呃...实际亮度...大概就酱...
有总比没有好吧
2.3 行车记录仪2
首先是要先把这玩意装好
先把附送的静电贴贴到后视镜靠右边的位置(不要像我这样 原因后面会说)
然后用撬棒,将电源线沿边缘埋设好
怼进点烟器取电
右边那个就要点名批评了,本来资源就紧张你还单独霸占了一个口
将底座卡扣双面胶和静电贴位置对准贴上,先插内存卡,再插电源线,再开机
再强调一遍:先插内存卡,再插电源线
为啥?看图就明白了
手动@设计师:你知道你家电源线挡到内存卡插槽了吗?知道吗?啊?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BUG,正常使用如果不是经常拔插内存卡,可能影响也不会太大,可是它没屏幕,wifi待会也要吐槽,我导视频会电脑都是要拔卡的,导完再插回来,这一点体验很差
开机前先介绍下对标竞品:视连科OS3
都说死机不识卡什么的反正我倒是没遇到,这里只对比实际拍摄效果,不作过多展开
说实话我还是更喜欢带屏幕的行车记录仪,比如改个分辨率,有屏幕的机型按键两下三下就搞定了,没屏幕的要拿手机连wifi打开软件进入设置选择分辨率选项...
看看人家的内存卡,按一下就能弹出来,也不会碍到谁
还有这30.8mm的CPL圆偏振镜是真的骚,能去除掉很大部分的挡风玻璃反光倒影
这次为了测试需要,同时装两个行车记录仪,后视镜区域就成这样了
首先说下客户端,其实也很简单了,就这几个步骤,添加进软件里面
监视画面、目录文件夹和回放画面
这比例并不多见,有点像4:3老电视那种
70迈只能行车记录仪2最高能录制H265编码的2560*1600分辨率视频
这个比例很奇怪,相对于2560*1440,上下多出来的那一点,也没必要
另外h.265现在还不流行,某些播放设备可能会不支持,机内也有264编码可选,不过分辨率就只有1080p和720p,然后居然没有帧率可以选择
总的来说软件很简单,或者说很简陋,没啥好玩的,wifi速度我个人是不满意的,连着实时看会卡,下载速度又很慢,体验感受不是太好
发现个缩时摄影,想录点来做个gif什么的也好,结果居然要装停车监控线才能用
哇得发??? 我为啥不能录开车时候的演示视频?为啥不能啊,啊?
罗里吧嗦扯些有的没的,还是上实拍图来得实际
下文对比项目70迈智能行车记录仪均称70迈,视连科OS3均称视连科
上边70迈,下边视连科
白天两者锐度都还不错,视连科天空有点曝掉了,70迈曝光比较稳
上边70迈,下边视连科
这里差别就比较大了,70迈曝光控制确实不错
不过视连科有畸变校正,70迈的桶状变形比较明显,有的人可能会比较在意这个,我倒觉得无所谓
上边70迈,下边视连科
这两张是在2K分辨率下截取局部画面
70迈的画面仔细看锐化有点过度了,而且HDR拉得比较强导致画面有点假,好处就是细节保留比较多
上边70迈,下边视连科
夜景就真的是完爆,谁完爆谁应该也不用我多说了
上边70迈,下边视连科
70迈夜视是真的强,至少和视连科比起来来说
画面亮度相差挺大的,而且70迈能在这样亮度下还保持不错的锐度,这点点赞
操作层面,视连科录制平时想要保存紧急视频的时候,需要手动按屏幕右边的一个按键
而我又是安装在后视镜右侧,这个按键被后视镜挡得有点严重,每次要按紧急视频都得摸索好一会
70迈在这方面就方便很多了,直接用语音说出“我要拍照”或者“我要录像”,就可以拍照或者录像了
下面这些就是通过语音指令拍摄的照片
说它夜拍能力强,最后一张图可以佐证
当时室外没有灯光照明,实际人眼可见亮度居然和它拍出来的就差不多,恐怖如斯
三、总结
一次众测,三样产品,其实编辑下来的量相当于三篇文了
三款产品的设计感都很棒,尤其两件“硬核”设备,完全颠覆了以往对于充气泵应急启动电源的认知,而行车记录仪2也是2019红点获奖作品
当然实际使用下来有优点也会有槽点,一样一样产品说吧
3.1 轮胎充气泵
一个小铁盒子收纳进所有东西,移动存放都很方便,数显界面,充满自停,炒鸡简单,自带3个气嘴充篮球充气垫船...呃气垫床都不是问题
改进建议:
·电源线长再加长些,比如4米,比如4.5米,因为3.几米从点烟器那里拉出来实在是没多长
·电源线只有点烟器接口,如果能有配套的220V接口,对于家用来说就更友好了
·线材是用魔术扎带扎起来收纳的,收起来不太方便,如果能像吸尘器那种卷盘自动收线方式就完美了
·评论有用户反映说铁皮外壳易变形,需要加强强度
3.2 应急启动电源
既能当启动电源,也能作充电宝,体积小巧,还有配包,电瓶没电不用愁
改进建议:
·电线略短启动时只能放在发动机盖上,很容易震掉了,适当加长电源线应该就没有这个问题
·显示方式不够直观,能有数显之类的更清晰
·适当加强LED灯,夜晚拿来当手电筒检修更实用
3.3 智能行车记录仪2
小巧易隐藏,画质在线,夜拍出众
改进建议:
·APP本应做得更好,向自家大哥米家app看齐
·安装方式有重大缺陷,除非镜头处在后视镜正下方,否则拍出来的画面就不是完整的车头视角,因为安装后摄像头只能上下调整,没法左右调整,这就很没意思了 拍出来的画面永远都是偏向一边(参考上面的图)。这点绝对是硬伤
·内存卡插槽与电源线抢地盘,内存卡插槽肛不过人家,被挡住家门口了
·右上角时间显示也太难看了,既不能自定义显示内容,也不能设置为开或者关,那么大一坨都是锯齿边...
再啰嗦一个,说明书校对也太不用心了吧,这里的“汽车自行车”应该是“电动自行车”
-----------------------------------------------------------------------
至于产品的特点亮点卖点,电商平台的详情页写得很清楚了,我这里也就只列出了我认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一定准确翔实,仅供参考
OK,完结撒花
第二台车才配的打气泵,胎压计。平均每两三个月会用一次,季节变换气温变化了胎压也变了,放气打气,有时压钉子了办完事回去才看见胎瘪了,打足气开回家在门口补胎熟人办事放心又便宜。
都说说买车多久了 用了几次 [抽烟]
哇 楼主写得好认真呀 赞一个[得意]
70迈我就用了一个挪车贴,哈哈
这个[尴尬]互联网品牌基本是这样,这种传统工具类说实话还是老牌大厂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