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快科技授权发布,原标题:复旦教授调研新发现:越贵的手机打车越贵,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加班到深夜,打开APP叫个车回家”。
这或许已经变成了当下人们习以为常的打车方式。
3月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最近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
这支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专门打车800多次,花费50000元换回了这份打车报告。
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调研还发现实际车费比预估费要高,而这样的情况占比高达80%。网约车司机也表示实际车费肯定比预估价高;因为没有各种打车补贴和优惠,苹果手机的价格会贵一点;现在打车也确实更难。
对于打车的问题,教授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在使用打车软件,或者说是所有的大数据支持的软件,都不要在同一个平台“扎根”。
因为不管是研究结果还是网友反馈,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用同一个平台时间长了,并不会得到更多的优惠,反而会被当做熟客“宰”。
所以我们点外卖、叫车、网购都应该在多个平台间“周旋”,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优惠。
相关报道:
云杀熟..
这些平台,无论是打车还是购物,杀熟已经是基本操作了。。。
打车的打不到,需要加价。拉活的没活拉,需要买流量卡。数据壁垒、赚取信息不对等差价、垄断市场还没人能管。什么时候国家出面管管
简单跟验证是两回事
互联网公司多笋啊
很多人也知道地球是圆的,居然还要航海来验证,无聊
你看,这就是我不买贵的手机的原因,自从用了诺基亚,就没打过车。想薅我羊毛,哼哼[略]
应该这样说 老百姓发现,教授数据证实
这个锅苹果不背
关键就算管,对体量千亿万亿级别的巨头,每次不痛不痒的罚个几万块RMB,有什么用吗?能改变什么吗?都不够人企业大数据杀熟和垄断捞的钱里拔半根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