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V 1:32 Sd.kfz. 7/1型8吨半履带防空车
创作立场声明:欢迎广大军迷朋友,模型玩家多多交流!你们的每一句评论都是我写文章安利这个品牌的动力。来都来了,点个赞呗!
近期新玩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的新改造收获:FOV老款T-34/85由于行走部分是1:35比例,可以换装1:35的金属履带。爱好推推乐的
FOV老款T-34负重轮直径830毫米,按照1:32比例,应该是25.9毫米,实际测量24. 4毫米,直径少了1. 5毫米。确实是做小了。图片来自模友真相
之前评测后自己做的旧化效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评测链接。
好了,回归正题。
今天的8吨半履带防空也是这段时间我新入的,就是上次做完8吨车之后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恰逢有朋友出就收了一台。这个车还是有点好玩的,上次有朋友评论说喜爱半履带车,这次也多多捧场啊!
在之前的Sd.kfz. 7型8吨半履带牵引车的评测中,我已经详细地介绍了这台德军中型半履带牵引车的发展历程与技术特征,在此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之前的评测贴。
作为8吨半履带牵引车的重要改型之一,Sd.kfz. 7/1将驾驶室后的两排座椅及其他载人载货装置全部拆除,装上了一门四联装Flak 38型20mm(2.0cm Flakvierling 38)高射炮作为主武器。
死神的镰刀--Flak 38型20mm高射炮
Flak 38型20mm高射炮也是二战德军中重要的中低空防空武器之一。其前身Flak 30型20mm高射炮研发实际上脱胎于德国海军引进的苏罗通(Solothurn)ST-5型机炮,最初被命名为C/30,用于海军舰艇的小型防空武器,也曾被用在亨克尔(Heinkel)He 112战斗机(Bf 109的竞标对手)上。莱茵金属(Rheinmetall)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出更加灵活,机动性更强的Flak 30型20mm高射炮,可从两轮的滑架上将火炮滑向地面,并用手动摇把改变高度,形成可以转动360度的稳固三角底座,1934年起装备德军。
但C/30和Flak 30共同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射速低,最大射速仅为每分钟120发。莱茵金属在其基础上研制的Flak 38成功将射速提升至每分钟220发,而重量则进一步减轻至420kg。Flak 38于1939年正式装备德军。同样作为轻型高射炮和地面反器材武器使用。毛瑟(Mauser)则在其基础上为伞兵和山地部队研发了仅重276kg,使用三角架固定的20mm GebFlak 38。
不知道哪个博物馆藏的20mm Flak 38,装载在Sd.Ah. 51型特种拖车上
在表述火炮口径时,德国人常用厘米(之前88炮外文资料上一般也写的是8.8cm Flak 36),而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都改为大家熟悉的美苏常用的毫米表述火炮口径
在战争开始后,为进一步增强火力,莱茵金属和毛瑟研发出四联装20mm Flak 38(2.0cm Flakvierling 38,vierling意为“四联”)。其紧凑的设计配备了折叠座椅、折叠控制手柄和弹药架。炮座有一个三角底座,每个脚上带有一个用于改变火炮高度的千斤顶,由一对踏板控制火炮的发射,每个踏板控制对角线上的两门炮,可以选择自动或半自动射击。
Flak30/Flak 38/Flakvierling 38除了可以单独转载在特种拖车上运载之外,也可以安装在各种机动平台上,例如无装甲的半履带牵引车Sd.kfz. 7和Sd.kfz. 11,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车,四号坦克底盘(“家具车”和“旋风”),甚至欧宝“闪电”卡车。
1934年至1945年,德国共生产约144000门20mm高射炮(四联的算四个,四根炮管嘛),在德军的各条战线上均大量应用,强大的火力给盟军的低空飞机与地面目标都造成了巨大威胁,而相较于机枪,20mm口径的炮弹对于人体的杀伤是毁灭性的,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这门炮的出镜率也不低。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德军使用20mm Flak 38扫射伞兵们,在移动的过程中被高处的美军伞兵伏击
电影《冒牌上尉》中,这门炮杀起关押的德国逃兵和罪犯来效率更高
在游戏《英雄连》第二关开场动画中,煮的咖啡很难喝的汉斯就是负责一门Flakvierling 38防空炮的
Sd.kfz. 7/1的装备与应用
虽然20mm Flak 38/Flakvierling 38可以随车辆牵引或者步兵拖拽,但是要配合机械化部队作战,显然需要一款机械化平台。而Sd.kfz. 7/1便是其第一款“上车”的尝试。1940年2月开始,最初由德国空军订购了100台,而后继续生产至1944年12月,共生产了750-800台(一说319辆,我觉得不可信,因为这车看历史照片曝光率要高的多)。
Sd.kfz. 7/1标准型,在战争前期德军掌握制空权与战略优势的时候这车的防护不是问题
Sd.kfz. 7/1也有两种型号:标准型和装甲增强型。原因就是无防护的标准型战场生存能力太过于低下。1943年8月后生产的型号在车辆发动机、驾驶室等部位安装了8mm厚的装甲护板,能够阻挡步兵火力和流弹碎片。但其驾驶室顶部的装甲护板仅有1.5mm厚,无法抵挡来自空中的威胁。
Sd.kfz. 7/1标准型,后面拖拽的Sd.Ah. 56型拖车是用来装弹药的
Sd.kfz. 7/1装甲增强型,注意驾驶室两侧延伸的装甲护板与车辆上的植被伪装
Sd.kfz. 7/1装甲增强型,不知道是谁家的封绘图。看击落的野马应该是在诺曼底
Sd.kfz. 7/1常常被编入德国陆军的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下属的高炮营中的轻型防空炮连,或者由德国空军的地面防空部队单独编制。在战争中前期德国空军掌握制空权的时候,他们在承担有限的防空任务的同时更多的执行地面打击任务。车组的人数在6-8人,除了炮手与装填手外,通讯、观测等岗位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到了战争后期,面对着数量越来越多、装甲越来越厚的霍克“飓风”、P-47“雷电”和IL-2,Sd.kfz. 7/1的火力与防护都力不从心。德军一方面逐渐地把装备的各型20mm高射炮换成37mm高射炮的同时(比如Sd.kfz. 7/2,装备了一门37mm Flak 37高炮,与20mm火炮相比射速不变,单发弹药体积就增大了8倍),另一方面也开发了一些比较无奈的战术。在诺曼底,德军就曾经使用损坏的无法移动的车辆放在开阔地带当做诱饵,而真正的自行高炮则隐蔽起来伏击上钩的盟军飞机。但这种战术实际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且盟军的飞机补充速度要远远超过德军的车辆补充。随着德军战线的溃败,离开了诺曼底地区的树篱,这种战术也失去了效果。
诺曼底地区2SS“帝国”师装备的Sd.kfz. 7/1装甲增强型
模型评测
此次的FOV 1:32 Sd.kfz. 7/1是半个月前从模友手上收的重涂作品,货号是80069,价格不是十分美丽,且有小损。但反过来想,非常时期能有个放下工作压力,愉悦身心的玩具,也是值得了。
外包装是正面侧开窗,典型的2012年左右的产品,和欧宝卡车差不多同一时间。正面贴了个本体名称,考证是1943年的东线。背面的产品矩阵是同一时期的其他产品。这个盒子我还挺满意的,至少不像再后来那些大而无物的占地方的玩意。
内包装。也许欧宝卡车类似,简陋的吸塑盒子,两个兵人原本的位置在这,由绑线和皮筋固定。后面是配件车篷和收藏卡,说明书已经遗失了。
收藏卡。注意图上是这台车原本的涂装,黄底条纹迷彩,有点像之前251半履带车的那个。收藏卡的内容比之前的Sd.kfz. 7要强,没有那么多的错误了。
80069的官图,可以看到没有旧化效果,但是整个车身还有一层消光,还算正常。
模型本体。首先再次声明这台模型是我从模友手上收的二手,这个德国灰涂装和车头的防空标识不是我要他给我做的啊。本人只是单纯地玩模,爱好军事模型,绝不掺杂其他因素。整个车辆重涂的效果还不错,行走系统的泥土旧化还挺重的,上了不少的旧化土,一摸一手土。车辆底盘和Sd.kfz. 7基本一致,除了高射炮部分外另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左右后三面的铁丝网格挡板。
车辆正面。驾驶员侧的小灯缺了一个,对照官图能看出来。重涂作者给发动机舱上面加了防空标识,这也是战争前期德军掌握制空权时德军车辆的一个鲜明标志。车头前方挡泥板上的标识是国防军第507重装甲营营徽,我猜是重涂作者随便找了个水贴贴上去的。因为这支部队不可能装备这个涂装的Sd.kfz. 7/1。
国防军第507重装甲营组建于1943年9月,但起初仅有人员编制而缺乏武器装备。1943年12月至1944年2月共接收45辆虎式坦克。而德军从1943年2月起取消灰色涂装,全部改成深黄
车辆尾部。后车牌位置没挂车牌。尾挡板上还装着折叠的支撑架,不过是样子货,不能打开放下。没有做上车梯。注意尾挡板的四个连接合页之前都是断过的,模友出我之前帮忙粘了下,但是快递来了之后发现又断掉了。我自己粘结果最左边那个不小心把合页粘死了。哎,就这样吧,反正右边三个也还灵活。
作战状态,三面挡板放下。用于给操作人员活动的空间。挡板上的铁丝网不够细致,真实的铁丝网要比这个密集很多。但后期随着材料紧缺和制作工艺的简化,也出现了木质挡板。
Flakvierling 38的炮位细节。中间位置是主炮手,负责调整方向机、高低机和踏板击发。左右两边的副射手负责更换弹匣。毕竟一个弹匣仅有20发,全自动模式下根本不够打的。
炮盾展开。炮盾上的铆钉细节不错。炮口的孔我猜是重涂作者用手钻钻的孔,因为在以前的FOV模型上这种小口径炮口都是一根棍,细节需要进一步改进。
炮盾展开。可以看清左右副射手座位下方存放的备用弹匣。但是这点弹药实际作战中根本不够用。大多数时候Sd.kfz. 7/1后面会拖着专门携带弹药的Sd.Ah. 56型拖车。Flakvierling 38炮可以360度旋转,炮管的俯仰角不是很大,约在15度到45度之间,与真实的火炮射界差距较大。
关于车辆其他的部分就不在详述了。几处产品瑕疵说一下吧:前轮估计是因为轮毂件没有打磨圆,有水口顶住了轮胎顶出了一道缝;履带太硬,加上重涂作者上了不少旧化土,到手时基本推不动。我把土清理了一下,现在推起来还可以。不过在上履带时,过硬的橡胶履带居然把最后侧的诱导轮轴勒断了(不排除模友入手的那家代理的问题,没准本来就有瑕疵)。
除了炮位外,其他可动部分包括挡风玻璃和驾驶室后面的座椅。行走系统与Sd.kfz. 7都是一样的,因为悬挂是死的,轮子有比较多,加上是交叠负重轮。所以推车顺滑程度和坦克底盘没法比。
所有配件。是的,您没看错,老FOV末代产品的配件就这么多。两个特有的兵人加一个软顶驾驶室车篷,没了。
军官。其身穿的双排扣上衣并不常见,结合其铁灰色的军裤,我判断应当是一名校级军官。不少模友根据其体型和得瑟的神态,推测原型可能是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
士兵。姿态是正在给军官讲解。手上拿着一块白板,应该是地图或者文件之类的,但是没有做的更细致,有手艺的可以自己画图案。
成品图。行军与战斗状态,兵人确属点睛之笔!希望现在的FOV能够尽快做出这样生动的兵人。
还原一下历史图,再来这么一个叉腰哥就更有趣了。
这次车就不拆了,因为底盘和Sd.kfz. 7/1是一致的,材质也是相同的。后面整个的平台是合金,栅栏是塑料,高射炮也是塑料的。
小剧场
总结一下:之前曾经说过,Sd.kfz. 7/1半履带防空车因这两个姿态生动的兵人加分不少,本身又由于相对平整的后部平台,很多人都是将其改造成其他武器运载车辆。说回FOV的这台产品本身,做工实属一般,像后挡板支撑架可以试着做成活动件,而网状格栅可以试着用蚀刻片代替。像Flakvierling 38这门炮可以做的更好,真实的俯仰角在负10度到正100度之间,现在这个活动角度作为高射炮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这台车胜在题材也比较稀少,作为牵引拖车也能和88炮搭配,老FOV绝版后价格就一路走高了。FOV先前只出过三个批次的货,分别是初版的德国灰80039,复刻版的德国灰80039和迷彩的80069,目前价格都不友好,希望新FOV尽快考虑出一下吧。
80039的官图,原厂德国灰,兵人是一样的。看前方有车牌,轮子有旧化,效果说的过去。
80069的官图,原厂黄底条纹迷彩,细节上差的很多,无旧化,效果差了很多。
80069的实物图,全车未喷消光,黄澄澄的非常难看,玩具感十足。图片来源见水印。
利用Sd.kfz. 7/1平台改造的88炮武器运载车,历史上此种改型,属于娱乐改造。来自模友壕中壕
参考文献:《重装集结--二战德军半履带车辆及变形车全集》张翼著;
所有模型评测照片为体现模型特点均为直拍无改,部分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等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谢谢欣赏。下期再见!

tomclancy
校验提示文案
tomclancy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