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阅读器,曾经火热过一阵子,那个时候是在14-16年间,吸引一大堆人,其中跟风党有之,读书党有之,文艺青年有之,伪文艺青年有之,热度散去,一地鸡毛,吃灰神奇这顶帽子戴上,好像就摘不下来了,连亚马逊官方在其广告里也打出了“盖面神器”的广告语。
有幸能成为跟风党的一员,作为曾经的跟风党马前卒,聊一聊kindle这些年的使用体验。
01外观
我购买的是kindle3代产品,当年的售价是998元,而基础款的售价是558元,多了将近400元,多了一个灯光功能,这是我觉得挺想骂人的智商税,哪怕这灯光确实好用。
四年时间过去,没有带套子,表面依然没有什么划痕,在2019年的今天,这个简洁的设计我还是仍不住夸赞一番,正面下方是kindle的logo,而背面反过来是amazon的logo,其他就没有任何标识了。背面的材质摸起来不像塑料的,倒是有点树脂的感觉?
在kindle的下方,仅仅只有一个USB充电口,一个充电指示灯(99%的时间毫无存在感),一个按键负责开关机,待机等功能。再一次爱上了至简的设计。
02阅读体验
引以为傲的水墨屏阅读体验,哪怕你在阳光下阅读也不会有丝毫的反光现象,这大概是唯一能够跟实体书阅读体验相同的电子产品了,无论是手机还是ipad,一拿到阳光下就会有讨厌的反光情况,我其实挺喜欢这种“类实体书”的阅读体验。
可以调节字体的大小,有灯的这款在晚上阅读的时候不会伤害眼睛,除此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功能,这终究是一款电子阅读器,删除掉哪些繁复的功能,打造沉浸式体验,真可谓煞费苦心。
终究还是吃灰了,虽然我自认为不算读书人,找不到可用之处,若是装进通勤包里,在下班路上总是懒得拿出来,毕竟工作挺累了,看看轻松搞笑的视频听听流行歌曲,总会战胜看上一本书的想法。睡前读物是很理想的环境,我用kindle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大秦帝国》等史诗级巨作(从书的厚度上来说算史诗级),然后就再一次的吃灰了,宁愿刷着抖音朋友圈还是不愿看本书,到这时我才知道,我不是个爱看书的人。
结论就是无情,读书的人不在乎读的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不在乎载体是kindle,手机还是其他的电子产品,想读你总能找到方法。而像我这样的跟风党,自以为买了个kindle就会化身为爱阅读的小青年,属实憨批,不爱读就不爱读,非得吃灰成功了才认识到。
总结:吃灰神器只是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才是这样的,奈何跟风党太多,像我这种人说的多了,便成了吃灰神器了。
一本网络小说500万字[傻笑]
跟风党哈哈
擦一擦,哈哈啊哈
今晚回家我也把落灰的Kindle拿出来擦一擦。。。
这个是真的,四的字颜色比较浅[喜极而泣][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