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2024-01-23 08:43:21 51点赞 80收藏 64评论

紫禁城的乾清宫广场西侧,靠近隆宗门,有一排简陋不起眼的平房。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比,它颇显寒酸,游客们多数会忽略它。然而,别看它不起眼,却是大清帝国一百八十余年的决策中枢。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清朝中央军事领导机构。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是雍正帝。雍正帝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清朝君主集权的优势,而导火索是一场发生在帝国西北边陲的战争。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年羹尧、岳钟琪荡平。罗卜藏丹津逃亡准噶尔。雍正四年,内政整肃完毕,雍正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

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秘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容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过内阁,难保不会泄露机密。于是雍正帝以需要一个保密的处理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墙根旁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让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西北战事结束后,雍正帝并未撤销军机处,反而在第二年增设办理文书事务的“小军机”——军机章京;雍正九年,又铸军机处印信,储于大内,此后一直延续,直到清亡。一个临时机构,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影响如此之大?因为皇帝借着军机处,掌握了“乾纲独断”的技术,破解了朝廷集权统治的难题。养心殿的西暖阁,是雍正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帝手书的对联,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雍正帝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秘密在于军机处的三个字:“勤”“速”“密”。雍正帝追求高效。军机处一成立,雍正帝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王文韶是清末的一位军机大臣。在他的日记中,留下了军机大臣辛苦工作的场景。每日凌晨3点,天还没亮,王文韶就要入值军机处。光绪七年的元旦,他凌晨2点就到了军机处,忙到早晨七八点才能缓一口气,休息一下。一早办公,腹中饥饿,军机大臣们会在离家前先吃些东西。皇帝也考虑得很周到,军机处办公室的门廊下,总会摆放着一盘盘烧饼油条,供大臣们充饥,这就是“勤”。不过,最辛苦的人不是军机大臣,而是负责撰拟谕旨和管理档案的军机章京。军机处成立后,权责日重。举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事务,莫不经过军机处,单凭几个军机大臣已经处理不过来了。于是军机处成立的第二年,就增设军机章京。起初军机章京无定额,从内阁中书、笔贴式等官员中选调。任用也比较随意。嘉庆四年(1799年)起,定军机章京满汉各十六人,分为满汉各两班,考试合格后录用。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军机处最强调效率与速度。军机大臣入值后,约5、6点钟,天刚亮,就要去养心殿面见皇帝,倾听皇帝对政务的处理意见,这叫“承旨”。皇帝在征询军机大臣对政务的意见后下达指示,军机大臣就会急匆匆赶回50米以外的军机处,将皇帝的意思转述给军机章京,章京们走笔如飞,执笔“拟旨”。军机大臣拿着拟好的谕旨,再赶回养心殿,报皇帝批准。一来一去,不过一个时辰,许多政务就处理完了。军机大臣是跪着“承旨”的。为了免除终日长跪,军机大臣们还练就了简明扼要的本事: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免得皇帝再问。皇帝批文封好后,就会加盖军机处大印,并写明驿递日行里数,交给兵部发驿马传递,或每日行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加急,飞奔的骏马带着皇帝的批文,在清帝国的驿道上川流不息。凭着这套交通系统,清朝中央集权的触角伸向帝国各方,这就是“速”。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密”,是军机处的最大特点。军机处成立后,雍正帝三令五申地告诫属下“臣不密则失身”的道理,并规定军机处外面由护军把守,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太监宫女,都严禁私入。甚至服务人员,也规定必须是15岁以下不识字的小太监。占据军机处文书工作大头的“廷寄”,与文武大臣向皇帝呈递的“奏折”,改变了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公文惯例,更体现了“密”。康熙朝中期发明了密折制度——皇帝亲信秘密、直接呈递报告,皇帝通过秘密报告,掌控全局。密折绕过了内阁,这保证皇帝不受干扰地贯彻自己的意志,实现权力集于君主一身。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雍正帝将密折加以改良,形成奏折制度。他不仅将有权写折之人扩展至大学士、各省督抚、藩、臬、提、镇,也在保密措施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奏折均直达御前,中间不经过任何人转手;而且奏折只能由皇帝一个人批阅,即便是军机大臣也不能过目。在《朱批谕旨》前言中,雍正帝自得地说:“此等奏折,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亦无一人赞襄于侧。”军机处收到朱批奏折后,先由军机章京将奏折连同朱批,抄写一遍,加以保存;原件则密封装好,直接传给上折大臣。有些折子,皇帝当天没有考虑周全,就“留中”不发;另一些极为机密的,只录“另有旨”,连副本也不保存。雍正帝靠奏折制度,了解下情,推行新政,震慑臣下,清明政治。举凡气候、粮价、养廉、水利、民情等,一切是无所不包。自雍正朝始,奏折政治成为清朝政治的主流。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奏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于大清帝国走向盛世,功莫大焉。

雍正雍正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突然死于圆明园,大位传给宝亲王弘历,新帝年号乾隆。在乾隆帝时,军机处成为皇帝的左右手,军机大臣成为皇帝的高级秘书。古代皇帝通过军机处集权,但军机处可不一定永远是好用的工具。明朝内阁设立的缘起也是为了襄赞皇帝政务,但久而久之,却隐隐与皇帝分庭抗礼。那么,清朝皇帝是如何控制军机处本身,以消除对皇权的威胁呢?答案是“名不正言不顺”。军机处自成立起,就一直是“三无”机构——无专职、无定员、无属吏。军机处无专职,没有正式的人员,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军机处无专门书吏,一切事务自理。军机大臣无定员,人员任用随皇帝心意而定。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军机大臣由内阁大学士或者六部官员兼任,军机章京则由内阁与六部的低级官员兼职。由于军机大臣和章京都是兼职,皇帝可以随时将其调入调出;一旦军机处成为正式的国家机关,调任大臣就要走复杂的行政流程,涉及对行政机构的调整了。“有名无实”的内阁与“有实无名”的军机处相互制衡,这样是要确保清朝皇帝的仲裁地位。军机处的负责人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军机处行走”。清代官场上的“行走”,指凡以原官在不设专官的机构兼职、入值或当差,称某处“行走”,由皇帝挑选内阁中的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等三品以上亲信大臣担任。大学士、尚书、侍郎等,虽然名义上到军机处上班是兼职,但基本上都在军机处办公。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军机处初创时,军机大臣不过三人,此后逐渐增多,一般为五人,至后期扩为六七人。军机处中满汉大臣的人数并无明确规定,但在选用军机大臣时,须考虑满汉平衡。军机大臣属于任务性质,而非定制官衔,无品阶,也无俸禄。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共同议事,实际上由首席军机大臣做主。各省发来的奏折,如果皇帝发给军机处商量,则先由首席军机大臣阅览,然后再由他指定某位军机大臣翻阅,未经指定的军机大臣不得观看。军机大臣被皇帝召见时,可以各抒己见,一般由首席军机大臣首先发言,其他军机大臣发言时不大会悖逆首席军机大臣的意思。同时,清朝皇帝还会打击在军机处供职时间久、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乾隆登基十四年后,就发生了“张廷玉配享太庙”风波。致使谨慎小心、侍奉清朝三代皇帝49年的张廷玉,晚节不保,郁郁而终。首席军机大臣讷亲在金川前线,久战无功,乾隆帝本来要让他去边疆充军赎罪。不想因为讷亲私底下的几句牢骚话,导致乾隆帝大怒,下令将他阵前斩首。看到张廷玉、讷亲的下场,军机大臣们更得夹着尾巴做人,丝毫不敢造次。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军机大臣权势虽重,但伴君如伴虎,是份高风险的职业。军机大臣之中,能长期坐稳,安享富贵荣华的,不谨慎持身,不结党营私。被称为“三百年第一福气之人”的潘世恩,该说话时说话,该磕头时磕头,该闭嘴时闭嘴,得享高寿,终身平安,后世子孙文章也做得好,孙子潘祖荫考中了状元。军机大臣之外,军机章京位微权重,承担了军机处各类主要文书工作。因为日常处理的都是文书工作,故而录取军机章京时,要看书法。这不是看字的好坏,而是看写工整与否及速度要快。军机章京录取考试时,试卷为白纸两开,以写满一开为完卷(一开262字),限一小时交卷,实际上是测试考生们的书法工整与写作速度。军机处大臣亲临监考,缴卷时看钟表,注明时刻。

潘世恩(左)潘世恩(左)

和军机大臣一样,军机章京亦分满汉。军机章京办公处在军机处正对面,有五间值班房,两间为汉官,两间为满官,中间则为仆役纸匠。值班房内陈设极为简单,只有桌子、椅子、炕及纸笔、砚台等物。军机章京需要轮流值班,是为“上班”。“上班”的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3点,共八个小时。军机处白天有十几个章京办公,晚上轮流安排人值夜班到凌晨4点。由于五更上朝,此前会有大量奏折递到军机处,早上也比较繁忙,排了两人值早班,大致从凌晨4点值到7点,每班两天。军机章京收入低,工作辛苦,却有着许多一般官员所没有的荣耀,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七品的军机章京可以戴朝珠、红帽罩,穿貂褂。而依照礼制,只有五品以上文官才可以挂朝珠。乾隆三十五年,军机章京获准戴全红帽罩,这是三品以上大员的待遇。乾隆三十七年,又准章京穿貂褂,这也是三品以上大员才有的待遇。

吴熊光吴熊光

军机章京熟练掌握各类事务,伴随皇帝身边,更能得到皇帝青睐。军机章京吴熊光、戴衢亨两人值夜班,乾隆帝突然心血来潮,要问个事儿,将二人召了过去。召见时,吴熊光对答如流,乾隆帝大为欣赏,第二天就将他升为军机大臣,却是富贵得来最容易。有一年军机章京毕沅在参加殿试的前一夜,在军机处值夜班,翻看到刚转下来的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当夜详加研读。结果第二日殿试,策论题目就是新疆屯田,于是一举夺魁。军机章京在当时职责重大,担任撰写谕旨,整理政令、档案工作,并因其职位之重要,而在官场中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据统计,清代由汉军机章京升为军机大臣者有33名之多。从军机章京走出来的首席军机大臣就有讷亲、阿桂、庆桂、文孚、赛尚阿、穆荫、彭蕴章等。

乾隆与和珅乾隆与和珅

四十五岁后,乾隆帝左耳听力下降;六十五岁后,左眼视力下降。政务依然繁重,皇帝却力不从心,这为和珅专权打开了口子。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以二十六岁的御前侍卫和珅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命户部右侍郎和珅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和珅只用了四个月。和珅成为老皇帝须臾不可离开之人。看着皇帝衰老,和珅的“心儿也肥了”。和珅主持军机处之前,所有奏折直接送达皇帝拆阅,再将副本发给军机处。和珅主持军机处后,令奏折副本同时送交军机处。和珅这一刀,在皇权中切开了道口子。

和珅与嘉庆和珅与嘉庆

奏折同时递送皇帝与军机处,军机大臣们就可以做好准备,揣摩圣意。皇帝是省心了,军机处的权势也扩大了。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病逝,隐忍多时的嘉庆帝雷霆一击,逮捕和珅,才刹住了大权旁落的趋势。正月初八,和珅束手就擒,嘉庆帝立即下旨,要求各部文武大臣及各省督抚。今后凡有奏折:“俱应直达朕前,俱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过了十一天,嘉庆帝再次发出上谕警告,以前和珅专擅用事,所以有奏折副本同时投递军机处,此后各省所有抄送奏折副本都不得再递送军机处。嘉庆帝警告,此次整顿后。如有,重蹈前辙者,将重治其罪,绝不宽贷。在制度上,嘉庆帝也加以完善,健全了军机处的保密制度。乾隆晚年,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开始走下风。军机处台阶上、窗外走廊边常挤满了京内各部官员,过来探听消息。往往奏折皇帝还没有批阅,街头巷尾就已开始风传。为加强保密工作,嘉庆帝特意规定,军机大臣只准处理当日所奉谕旨,军机章京不得将文书带回家办理。此外,嘉庆帝还让御史与军机章京互相监督,御史到隆宗门军机处办公室坐镇,每天监视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如果御史迟到早退,军机大臣也可上奏报告。

垂帘听政垂帘听政

嘉庆帝虽然抑制军机处的权力,但他深知,运转良好的军机处,仍然是皇帝集权最顺手的工具。嘉庆朝修会典时,将军机处列为朝廷的正式机构,军机处制度确立完备。但高效的军机处却扭转不了“四海变色”的萧条局面。康乾盛世去不可追,天下大乱越来越近。乾隆帝曾经定下规矩,亲王不得入军机处,以防止亲王坐大,威胁到皇权。到了咸丰三年,太平军兵临天津城下,大清岌岌可危,此时哪里还顾得了祖训,关键时刻最靠谱的还是自家人,咸丰帝任命弟弟恭亲王奕訢坐镇军机处。咸丰帝对弟弟奕訢还是比较了解。奕訢虽然年轻,但有胆略,处事果敢,与优柔寡断的自己可以互补。让他入军机处,可以操控全局,全心办事。奕訢在军机处料理大政,将太平军北伐的势头给扼制住,广受朝臣好评,被吹捧为有“周公之风”,这引起了咸丰帝的警惕。咸丰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咸丰帝突然下旨,让奕訢退出军机处,同时将他其他职务都免去。将奕訢罢职,咸丰帝的理由给得冠冕堂皇,他指责奕訢在军机处时间一长,对于礼仪多有疏略之处。咸丰同时责令弟弟,今后只准在上书房读书。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热河驾崩。咸丰帝一死,消息次日就传到京师,京内官场一片震动,咸丰帝留下的八名顾命大臣中竟没有恭亲王奕訢。可此时奕訢在京内已形成自己势力,实际负责清廷中枢运作。依附于奕訢的京内大臣有桂良、文祥、宝鋆等人,在热河则有曹毓瑛等军机章京作内应。皇太子登基之后尚年幼,由八位顾命大臣代拟圣旨,这就打破了以往由军机处拟旨的惯例。此时军机处所发廷寄,开首语也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军机大臣字寄”变为“军机处、赞襄政务王大臣字寄”。名义上是八名顾命大臣拟旨,但看得出,诏书实际上由肃顺口授,顾命大臣拟定。肃顺集团把握大权,可也受到一定的牵制。顾命大臣所拟圣旨,需要两宫皇太后各盖印于首尾,方才有效。这样,就形成了肃顺、恭亲王奕訢、两宫太后三方政治势力。

至奕訢联合两宫皇太后,发动政变,铲除顾命大臣之后,奕訢以议政王的身份,全面执掌军机处,军机处廷寄开首语又发生变化,变为“议政王、军机大臣字寄”。奏折呈递,惯例是先交到皇帝手中,再发军机处。此时改由两宫皇太后阅览后,再交由军机处拟旨,最终决定权仍然掌握在两宫皇太后手中。但此时军机处所拟定的谕旨,慈禧太后只是“偶有更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顺利通过。军机处内部虽有议事,但大体上是奕訢一人说了算。奕訢大权独揽,在军机处内部具有决定权,各部对他也是极力奉承,揣摩他的心意行事。奕訢权力的扩大,让慈禧太后有所警惕,特意命令各部,不准揣摩恭亲王心意。又颁发谕旨,令御史对恭亲王、军机大臣加以监督。同治四年,奕訢与慈禧太后闹矛盾,被从军机处驱逐,军机处所发廷寄的开首语,又改回“军机大臣字寄”,此后一直保持到了清末。廷寄发到南方时,曾国藩看到廷寄格式发生变化,立刻判断中枢发生剧变,并预测奕訢“若非生死大变,则必斥逐”。此年军机处人少,李棠阶上奏请调曾国藩入军机处,慈禧却没有同意。

清代官场,如果入军机处,则有宰相之实;如果入内阁,则有宰相之名,二者兼具,名实俱符,被视为完美履历。曾国藩、李鸿章二人虽不曾得入军机处,但有内阁大学士之名。之所以不让曾、李入军机处,也是加以防范。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湘军、淮军势力强大,湘系、淮系人马占据各省要职,形成了“内轻外重”的格局。曾、李权势如此之重,怎可再入军机处主持中枢。中兴三大臣之中,左宗棠却两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之所以如此,其一,左宗棠并未形成曾、李这般强大的势力集团。其二,左宗棠入军机处是在收复新疆之后,此时内外皆忧,以久经战阵的左宗棠入枢,也可弥补军机处在军事上的不足。其三,左宗棠未曾考中进士,故而不能担任内阁大学士,给他个军机大臣加以弥补。到了晚清时节,军机处的弊端显现,已无法裱糊残破的大清,最终被昙花一现的内阁取代。宣统二年九月初一,作为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之一,资政院正式开院,开始挑战军机处。

载沣担任摄政王后,规定在谕旨前一行钤摄政王印章,于钦此后一行书写“军机大臣署名”六字,再书军机大臣的名字,此即军机大臣副署制度。军机大臣参与副署,在当时舆论看来,这是清廷要立宪,资政院想用副署制,让军机大臣载沣承担责任。但事实并非如此,军机处并不是执行机构,真正的执行者是皇帝(此时是摄政王),也即皇帝(摄政王)才是真正的政府。虽然军机大臣在谕旨上副署,但这只是一个象征,它不表明军机处就是实际政务执行者。资政院一直强调要军机处负责,接受质询,军机大臣们也很委屈,抱怨“无权而负责,谁肯为之?”由于军机处在结构上的矛盾无法克服,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初十,军机处告别历史舞台,责任内阁成立。成立了183年的军机处至此告终,留下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和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

看完这篇,保证睡个好觉!

揭秘!「三无办事处」如何让清朝皇权登峰造极?‖《军机处二百年》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展开 收起

《中国通史》(烫金珍藏版、全2册)

《中国通史》(烫金珍藏版、全2册)

12.7元起

百亿补贴:《高敏感优势·如何从高敏感变为高情商》

百亿补贴:《高敏感优势·如何从高敏感变为高情商》

8.33元起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套装共9册)

172元起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9.8元起

《一本·同步培优新卷》(年级任选/科目任选)

《一本·同步培优新卷》(年级任选/科目任选)

11.8元起

《博物志》

《博物志》

23.14元起

《自卑与超越》(精装)

《自卑与超越》(精装)

9.8元起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11.7元起

《地理与世界霸权》

《地理与世界霸权》

12元起

《别想太多啦》

《别想太多啦》

13.24元起

重口味心理学(全彩美绘插画版) 当当 书 正版

重口味心理学(全彩美绘插画版) 当当 书 正版

17.64元起

《百鬼夜行》 (全集彩图)

《百鬼夜行》 (全集彩图)

6.21元起

《传习录》

《传习录》

18.9元起

《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

19.9元起

《理想国》

《理想国》

9.5元起

《漫画民法典入门》儿童漫画版

《漫画民法典入门》儿童漫画版

7.3元起
64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8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