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重疾新规落地,旧款产品购买倒计时!1月31日即将全部下架,哪些重疾保险值得买?快看这一篇,小编带你抄作业→ 点击直达
为了让你买对保险,国家把心操稀碎。
任何商品,
我从来只看到国家对生产者下狠手,打假罚假,
只看到对销售者严加规范,打击不法坑害消费者行为。
还没见过国家直接教消费者买东西的。
但在保险领域,画风直接就变了,
不良从业者把消费者坑得太惨,
消费者实在是太过小白,像韭菜一样常割常有,
所以国家都直接站出来教大家买保险了,
长这么大,这还是头一遭:
前阵子北京银保监会官网贴出一篇文章提示消费者买保险要做到“四看”,
教大家明明白白买保险,想想国家为了咱们消费者能买对保险,也真是操碎了心。
但据公子长期的观察而言,
哪怕官方说了你只要做到这“四看”,就明明白白了,
我相信还是有不少同学依然不能明明白白。
因此,公子站在官方的肩膀上,
算是作个传声筒,
给大家翻译翻译:
走起!
1、买保险的两个需求
官方说了,买保险最先要看的是需求,需要什么买什么,
和尚买梳子,盲人买镜子,那都是不对滴,是在浪费钱。
一般人买保险有什么需求?
无非两个:保障需求、储蓄需求
保障需求:
保障需求就是打算用保险来应对那些没法预料、突如其来又损失重大,严重影响生活的风险,
比如突发疾病、突遭意外、突然身故等。
疾病时:看病要钱,生病期间的生活开支也要钱。像癌症这种大病,光治病就要花几十万,治病和修养也要花几年,期间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老人生活等都需要钱。
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保险帮我们渡过难关。
意外时:生活中处处充满意外风险,轻者受伤住院,重者残疾死亡,受伤后需要医药费,残疾后生活需要保障,死亡后还有家庭责任,这些也需要一分保险来进行保障。
身故时:有家庭的成年人,身上都背负着很重的责任,一旦身故,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这些责任就直接压在另一半的头上。单亲家庭非常辛苦,这个时候就需要保险来进行来帮逝者继续履行家庭经济责任。
这些是不可预测的风险,还有一些是我们能够预知的风险。
储蓄需求:
储蓄需求就是希望用保险来应对那些我们能够预知到的大额支出,或者将来收入下降时对收入进行弥补。比如子女教育、结婚和老人养老等。
比如子女教育、结婚: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家长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或者希望在孩子结婚、创业的时候帮助一把,但自己收入不稳定,家庭开支大,就需要用保险来锁定储蓄,为孩子的将来早做准备。
比如养老:人老了收入直降,生活水平也会跟着下降,还体弱多病,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如果收入不稳,开支太大,很难有积蓄的话也需要保险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但不同年龄的人群,风险不同,保险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风险特征
官方也说,不同年龄的人群风险不同,要根据不同的风险侧重选择不同的保险。
(1)幼年时:幼年时没有家庭责任,但人小很调皮,安全防范意识低,容易发生各种意外,同时身体弱的孩子还经常发生大病小病。因此保险侧重点在于疾病保障和意外保障。
(2)年轻时:年轻人群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生病没钱治,倒下了房贷没人还。因此保险选择侧重在于疾病保障、身故保障、意外保障等。
(3)中年时:中年时还需要继续面对年轻时期的疾病、意外和身故保障,但同时收入增加,有一定积蓄,子女正处在上学阶段,开销大,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因此在做足疾病、意外和身故保障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子女教育规划和养老规划等。
(4)老年时:老年时家庭责任很轻,但身子骨逐渐衰弱,容易发生意外,还年老多病,各种健康护理都需要钱。有的老人一辈子打拼积攒了不少财富,这个时候还需要考虑资产传承。因此保险选择侧重于意外保障、健康保障和资产传承。
所以切记,虽然大家的保险需求大同小异,但因为年龄不同风险侧重不同,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合理配置保险,将钱花在刀刃上,不要浪费每一分保险预算。
1、不同保险有不同功能侧重
官方说了,不同的保险功能侧重不同,选保险时需要保什么就选什么,不要选错,不要多选也不要少选。
前面说人的保险需求有两个:保障和储蓄,
因此市面上也有不同的保障型产品和储蓄型产品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需求:
(1)保障型产品
大病保障——重疾险:人有大病,大病要钱,重疾险赔钱。
重疾险专管大病,
一场大病需要花费几十万,得病期间还有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硬性开支。
有了重疾险,不幸罹患大病,符合条款保险公司就会直接打钱进帐,这笔钱用来看病、用来维持生病期间的家庭开支都可以。
购买重疾险时,最重要的是保额一定要做足。因为保额不够,做不了事,等于没买。
重疾险的保额建议是30万起步,50万不多,80万小康。
因为普通人最容易得的25种大病平均治疗费就在9-30万,再考虑到生病期间三五年的家庭生活开销,算下来必须要这么多才够用。
当然,购买保险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除了保额,购买重疾险还需要考虑保障期限、中轻症、癌症二次赔、豁免等一系列责任,这些地方如果选择不好,也容易踩坑。
笔墨有限,大家可以参考我这篇对重疾险的详细解读:
大额医疗保障——百万医疗险:几百块的保费买几百万的保额,再贵的病也看得起!
百万医疗险最适合用来解决极端医疗风险。
有的病非常凶险,治疗费更是高昂,比如癌症,要是用上了几万块一盒的靶向药,或者用上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治疗法,费用分分钟突破百万,连重疾险也不一定兜得住。
而百万医疗险一年保费几百块,能买几百万保额,很好的解决了这种极端医疗风险。
但百万医疗险保障期限只有一年,而且基本只解决住院医疗问题,不能解决生病期间的家庭生活开支。所以百万医疗险需要搭配着重疾险一起买才能形成完整的保障。
购买百万医疗险时,保额不需要担心,管够,关键是基本责任要齐。
由于它是一年期短险,要着重考虑续保问题,还有一些增值责任需要考虑,
大家可以看我这篇:
意外保障——意外险:人有旦夕祸福,意外险能够弥补意外带来的损失。
意外险专管意外。
所谓意外,是指一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非疾病的客观事件带来的损失。它主要有三个基本责任: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
意外身故:因为意外身故了,但身上的责任还在,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还需要钱。意外险就会赔一笔钱,帮助逝者继续履行家庭责任。
意外伤残:因为意外导致伤残了,一辈子都受到影响。意外险就会按照伤残等级进行赔钱,一级赔100%保额,十级赔10%保额。
意外医疗:因为意外受伤,需要治疗,治疗要钱,意外险就会对治疗的费用进行报销。
购买意外险时,需要更多关注意外医疗的保额,因为猫抓狗咬,跌倒损伤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因此意外医疗保额至少不能低于1万,在此基础上,免赔额越低越好。
除了意外医疗保额,意外险还有很多亮点需要考虑,比如猝死责任,比如住院津贴等,详细的挑选攻略,看我这篇:
身故保障——定期寿险:就算倒下了,也要用保险替我履行家庭义务。
定期寿险身故即赔一笔钱(免责条款除外)。
当家才知材米油盐贵,成年人一旦有了家庭,身上的担子便增加了几倍。房贷车贷要还,全家人的生活,给孩子良好的教育,这些担子常常压得家庭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喘不过气来。
万一另一半突然离世,尤其是家庭经济顶梁柱的离世,剩下的重担就全都压在了另一半身上,平日本不容易的生活就会艰难很多。
这个时候如果买了定期寿险,另一半离世,保险公司就会赔一大笔钱给受益人,
这笔钱相当于替逝者继续履行家庭责任,可以用来还房贷车贷,供孩子上学,赡养老人。
购买定期寿险时,最需要考虑的也是保额,毕竟保额不够,保险就起不了作用。
定寿的保额主要根据家庭负债情况设定,约略等于:
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三五年家庭生活开支。
关于定期寿险的更细节挑选攻略和产品测评,可以参考我这篇:
(2)储蓄型产品
储蓄型产品,在提供较低的疾病、身故等风险保障的同时,还可以让消费者在一定期限后像理财产品一样领取一定收益,因此称之为理财险。
消费者在头几年每年投入一笔钱,几十年以后每年都能领取大笔的现金(或者一次性取出),这样的安排可以很好的抹平消费者收入前后期不均匀的情况,在保障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比如一位妈妈在孩子出生后资金尚宽裕,她可以给孩子买点年金险,将来等孩子上大学需要大笔开销时,万一这位妈妈收入下降,年金险就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学费上的支持,降低压力。
又比如一位中年人担心自己退休后收入骤降,现在又存不下来钱,就可以买点年金险,退休以后每年可以拿到一笔钱,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储蓄型产品,包括年金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增额终身寿等:
接下来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它们的作用。
纯年金险,长得非常像银行存款,头几年每年交一笔保费,锁定几十年到了领取期,每年可以领取一笔钱。年金险收益最高能到4%,长期锁定,收益是确定的。
年金险的缺点是短期内收入很低,回本很慢,需要坚持很多年才能回本进而看到收益。
分红险,更多情况下只是年金险的一种现金安排方式,也就是买了某款年金险之后,前期不能领取年金,但是可以领取分红,因此带分红属性的年金险实际上是部分克服了年金险前期回本慢的问题。
但分红险最大的风险是它的分红是不确定的。分红险分的是保险公司分红险项目实际经营成果产生的盈余,虽然国家规定至少将这盈余的70%分给消费者。
但这盈余有没有,以及有多少都是保险公司说了算。换句话说,保险公司今年分红险业务实际经营产生了一个亿盈余,它按70%分给大家,如果保险公司实际经营盈余是0呢?那它就分0给大家。并且保险公司的实际盈余具体是多少并不公布,不确定性非常非常大。
万能险,更多的情况下是解决纯年金险前期回本慢的另一种安排方式,买了年金险,还附带一个万能账户。客户每年交的保费,扣除一部分钱之后剩下的大部分会进入这个账户,交给保险公司投资打理。
万能账户存在一个保底收益,如果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超过这个保底收益,客户就可以拿到实际的投资收益,如果低于这个保底收益,客户可以拿到保底收益。
目前市面上万能险保底收益多在2%-3%,最高收益可以达到5%-6%,如果保底收益较高,当下投资收益也高,可以适当配置。
投连险,长得非常像现实中的基金,你把钱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收取一定的佣金、管理费和象征性的风险保费之后,帮你投资打理,没有保底收益,盈亏自负。
这类保险收益可以很高,但是也可能亏得底儿掉,如果你相信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你可以买。
增额终身寿,本质上是个保障期限为终身的寿险,任何时候身故或全残都可以赔钱。但在缴费期内它赔的钱是这份保险的现金价值和1点几倍已交保费的较大者。缴费完成后赔的钱则是现金价值和保额的较大者,而保额是会每年按照一定增长率递增的。
比如某人买了一款终身寿,保额80万,每年交10万,交5年。
如果第3年身故(缴费期内),赔已交保费的1.5倍45万(前期现金价值很低)。
如果第30年身故,假设保额已增加到224万,比现金价值高,那就赔的是224万。
增额终身寿时间越长收益越高,短期内收益非常低,因此长得非常像年金险,只不过这个钱只能在身故时一次性取出。想要提前拿到,就要退保,这个时候收益取决于现金价值有多少。
任何投资都存在”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不可能三角,
风险下去了,收益也跟着下去了,
收益上来了,但又要锁上几十年,流动性变差了。
综合来说,这些储蓄型保险属于低风险理财(合同规定收益),保障作用非常微弱,
如果没有投资能力,但有部分子女教育和养老储蓄的需求,可以进行适当配置。
但这也要先用保障型保险做好最基础的疾病保障、意外保障和身故保障了再说。
1、应该花多少收入买保险
官方说了,保险很贵,买保险要根据收入,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保险的确很贵,但多数保险都是可以提供“分期付款”的,
就比如上面这款重疾险,保额一定时,
选择的缴费期越长,每年的缴费就越低,我们的负担就越小。
虽然缴费期拉长后总缴费金额比趸交的要高很多,但缴费期限越长,很可能我们还没交完保费就用上了,虽然没人想要用上保险,但万一用上的话,后续保费就不用再交,我们的保险也就实现了最大的性价比。
说到这里,大家就能看出,缴费期限不同,每年承担的保费就不同,
甚至而言,选择的保险不同,每种保险上附加的责任不同,价格也不同,
这就会造成不同的缴费数额,这个数额控制在多少会比较合适呢?
官方说了,每年的保险费用最好控制在年收入的5%-15%之间。
比如年入10万,每年的保费最高不要超过1.5万,否则会有压力,
但也不建议底于5000,预算太低,买不到足够的保障。
买保险,要量入为出,收入太高不用管,
收入太低该怎么买保险?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
2、预算不足怎么买保险
据统计,全国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
年入5-10万的家庭才是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这些收入低的人是最需要保险的人,但也是最买不起保险的人群,
对于这群人,公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这群人如何买保险,
这里只抛几个结论:
成人:百万医疗 > 重疾 > 定寿 > 意外
成年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家庭责任重大,因此定寿一定要买上。
但不管什么人群,面临的首要风险都是疾病,其次才是身故和意外,
而且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因该选择杠杆力度最大的百万医疗险,然后再选择重疾险。
孩子:医疗 > 重疾 > 意外
孩子没有家庭责任,因此不必买寿险。
然后根据预算,将保障疾病风险的百万医疗和重疾险排在前面。
最后才是意外险。
老人:(防癌)医疗 > 意外 > 防癌
老年人最大的特点是保险不好买,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候老年人年纪大了,保险很贵,
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多是身体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很多保险买不了。
因此老年人如果还能买百万医疗就买百万医疗,
身体原因买不了还可以买防癌医疗(只保障癌症的百万医疗险)。
第二需要买的是意外险,
因为老年人腿脚不便,容易发生浴室意外、楼梯意外、遛狗意外等,
意外险在这个时候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再是防癌险(可以理解为只保障癌症的重疾险),
这个时候老年人的重疾险已经很贵了,预算有限根本买不起。
或者身体已经有毛病买不了重疾险,可以退而求其次买个防癌险,价格会便宜很多。
当然,这里只是极度有限的情况下怎么用有限的钱拿到最基础的保障,
如果预算足够,买保险时也是有不同选择的。
3、不同预算怎么买保险
我这里按照收入分了三种预算层次,分别给了方案,接下来逐一进行简述:
(1)年入5-10万
年入5-10万的家庭,
属于全中国最普遍的家庭,收入水平比较低,也是最需要买保险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由于经济压力较大,需要用最低的保费获得最高的保障。
公子根据目前的产品情况,给出了如下方案建议:
方案分析:
在这套方案中,采用的均是责任最简单最基础,但是非常实用的保险产品。
亮点在于,即便只花了这么点钱,保额依然足够。
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爸爸妈妈,任何一方重病都可以赔付50万,用来看病和支撑看病期间家庭的生活开支,
而且还有最高400万的医疗报销额度,可以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
万一不幸身故,也可以最高赔付30/50万来继续帮助另一半抚养孩子,赡养老人。
但是存在的不足在于预算实在有限,保障期较短,勉强够用。
当然,公子这里只是简单举例,方案并不能完全拿过去套用,
保险配置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其他需要注意的点没法在这里一一展开。
(2)年入10-30万
年入10-30的家庭,
在中国来说,已经迈入中产家庭的水平了,
在保费的承担能力上,也相对要高一点。
这个层次的家庭,可以把基础保障做成一流保障:
方案分析:
在这套方案中,采用的均是当下最为主流的产品与责任配置,性价比一流。
亮点在于,重疾的附加了癌症二次赔责任,癌症复发率高,这项责任非常重要。
这套方案并无明显不足,唯一缺点在于不能满足部分家长想给孩子买终身重疾的需求。
(3)年入50万以上
年收入50万以上,已经能过上相对小康的生活了(一线城市除外)。
这时候可以考虑保障更全,责任更好的保险产品,也有足够的资金用来为父母做充足保障了。
因此,公子给出了这套方案建议:
方案分析:
在这套方案中,保障水平和保额进一步提高,而且给60岁的父母买了终身防癌医疗和意外险。
保险买的就是保额,大家可以看到公子的配置思路在于不断得做高保额,对一些“华而不实”的责任不甚感冒。
把保障做到这个水平了,平时生病基本就不花钱了,
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年金等储蓄型保险。
这样做不敢说最好,但在买保险这件事情上,不会犯错。
当然,大家也不必拘泥于这几套方案,可以根据自家情况灵活运用。
公子每隔一段会修改一次最后推荐的保险产品,保证大家能买到最优的组合。
不买多,不买坑,
希望大家都能买到合适的保险。
要对保险“保什么”、“不保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官方说了,买保险不仅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自己有多少钱可以买保险,
还需要知道买到的这份保险保什么,不保什么。
根据江苏保监会的一份资料显示:
52%的拒赔是因为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27%属于条款约定的除外责任,12%属于不符合条款约定的保障范围。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100份被拒赔的保险中,有52份是因为买的时候没有如实告知造成的,
还有27份是人家保险合同写明了不赔的,
以及12份是保险合同不保的。
这也就意味着,100份被拒赔的保险中,有将近40个被拒赔的人连自己的保险保什么不保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去理赔,当然会被拒赔了。
买保险建议大家重点阅读健康告知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三项。
健康告知:相当于保险公司设置的一层滤网,把那些健康的“标准体”筛选出来,过滤掉那些已经患病或者很大可能马上患病的人群。
如果没有通过健康告知就强行投保,出险基本百分百拒赔,所以在健康告知这关一定要小心。
保障责任:保障责任就是整个合同最关键的部分,写明了赔什么,怎么赔,赔多少,判定能赔的标准,一应俱全。大家一定要仔细看。
免责条款:这部分也同样重要,写明了什么情况不赔,判断为不赔的标准是什么。读完之后,你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能够报案理赔就心知肚明了。
当然,保险合同还有很多其他需要重视的地方,这里不便展开,
再次强调!大家在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条款,
如果遇到不懂的,一定要及时问清楚销售人员,他们有义务给大家解释清楚保险合同。
从销售人员那里了解完之后,
还要自己再上网多查查,多看看,必要时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毕竟这是自己交钱定的合同,一定要谨慎。
最后,公子在”四看“之外再额外强调一点,买保险不用挑公司。
大家会发现,官方提醒中完全没提到买保险要“看公司”,
不是官方搞漏了,而是公司因素在购买保险时基本不用考虑,所以就没提。
曾看到一个采访,记者代表观众向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提问:买保险到底是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黄副主席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
黄洪称:只要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都可以去买。
"只要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都可以去买。"
这句话是在说:只要是监管部门批准的,就可以买。
为什么敢这么说?
因为国家对保险公司的监管非常严格。
我们国家的保险监管架构,在圈内被人称为”偿二代“。
其先进性和严格性在世界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这种架构下,中国的保险公司能做到在99.5%的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被赔跨。
也正是在这样严格的监管机制下,使得大陆保险公司安全性一样,服务和理赔也一样。
安全性一样:
大家买保险,之所以会纠结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有的代理人处处张口就说自家公司有多大,多有钱,仿佛公司越大他越专业一样。但实际上你不了解的是,能够通过银保监会审批机制的保险公司,都非常的大:
《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实缴注册资本金最少两亿,但现实中没有个几十亿现金,你别想开保险公司。但光有钱也不行,还要看你的业务稳定和股东背景。
曾经百度和京东都想申请保险公司,但都被保监会pass掉了。说白了,在中国能开保险公司的,都是些商业巨子,不是任何虾兵蟹将都可以进来的。
就这样的公司,你还担心他们会跑吗?
服务和理赔一样:
有的人也会担心小公司就是不好,处处刁难,各种暗卡,
服务是服务不好,赔钱是赔钱很难。
但大家依然不用担心,大陆的保险公司赔钱很快,理赔率也在98%、99%的水平:
你买的保险,只是一份合同,
赔什么、怎么赔、赔多少、怎么打款、怎么付钱、有纠纷怎么处理,
上面全写清楚了,并且得到了银保监会的许可,出险了全都得按照合同来,
大家完全没必要担心。
黄洪副主席正是知道这些数据,所以才敢把话说满:
”只要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都可以去买。“
也就是依然在强调:
买保险不挑保险公司,主要看保险需求和预算,
任何一家公司,你随便买都行,
大家记住这点,以后不要再被忽悠了。
大家都知道,公子一直坚持在保险科普这条路上,
不为别的,就因为自己原来也是行内人出身,看到大家被坑那么惨有点于心不忍。
但今天很欣慰很开心,因为官方也法文章在对消费者进行科普。
这说明国家也意识到了在保险领域,不是没有好公司,也不是没有好保险,
只是大家缺乏发现好产品的能力。
这更坚定了我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如果觉得有用,大家帮忙点个赞。
让辛苦不白费,
以上!
不相信中国的保险
买保险前先去保险公司干兼职,兼职很容易,保险公司非常缺人,你去人就要你,然后买了拿提成能回点血。提成挺高的
除了社保别的不太推荐哈[口水]
没办法,玩不过卖保险的孙子!买之前,跟你装孙子,夸海口,跟你称兄道弟,动不动就请你吃饭喝酒套近乎!买之后,形同路人,该理赔的时候,这个不行,那个请看小字注释,手续不全,条件不够。。。
我来提我省出来的宝马了,
那些字分开全都认识,组合到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晕倒]
现在戒酒,老了能买保时捷
等同于现在开始戒烟,省出一辆宝马钱[观察]
标题就有问题,现在是银保监会
大哥,保监会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