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篇推文,
给596位窝友。
说是两部电影,把管虎从台上一脚从台上踢到了台下。
并没有事后踩踏的意思,也没有这个资格,就单纯地说一下《八佰》这部电影。
豆瓣:7.7分
窝头觉得《八佰》这部2020年唯一过30亿的国产电影,并没有达到前期观众自来水的高度。
甚至,略有失望。
号称准备数年的作品,并没有比后来者《金刚川》强多少。
故事根据真实历史改变,战事惨烈是真的惨烈,但是用给人一种场景调度上的无力感。
单一分镜头可能非常有力,瞬间把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可是整个电影看起来,又非常的仓促与散淡。
这可能是因为角色太多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处于战斗中的四百壮士,还有隔岸观火的吃瓜民众。
本应该是军民共情的感觉,却生生给人一种多此一举,填充片长的违和。
或许《八佰》的拍摄从一开始就很难,想要在众多角色中突出故事本身的感人,太过考验导演以及编剧的能力。
管虎并不是一位以大场面调度见长的导演,他更善于拍摄小人物少角色的作品,比如《上车,走吧》,《杀生》,《斗牛》。
而《八佰》这样的群戏,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他的短板。
可是每个人,或者说每个导演都有短板啊。这没什么,你让毕贛拍个《八佰》试试,只会更差……
如果说《八佰》在前半段的表现还尚可的话,那结尾部分真的是有点拉低段位了。
只能用虎头蛇尾来形容国军最后过桥的片段,主角团们留守仓库进行阻击,大部队趁夜过桥。
按道理说,就算不着重刻画王千源、姜武这些炮灰们的英勇事迹,也不至于连三五个战斗镜头都不给吧。
本来可以体现战争残酷和拔高观众情绪的机会,就在一段悲情BGM中弹指间处理了,反而是用大量笔墨表现了租界民众们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要干什么……搞不太懂。
总之,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就在脑子里回闪。从影片最初地方保安团支援上海,看到破败的城,脑海里突然出现的是《钢琴家》的场景。
然而就下意识的认为这是特效的结果,而《钢琴家》给人感觉的断壁残垣却很真实。
电影的高光时刻很多,排队跳楼自爆的场景确实很感人很震撼,但也仅于此了。
在整部电影中除了这个片段有连贯性,其他的情结都被不停出现的大人物和小人物打乱了节奏。
《八佰》与《金刚川》两部主旋律作品,管虎都作为导演,或者导演之一。不知道他怎么就站在了这个位置上讲故事,但是显然在国产战争片的导演里,他真挺不适合拍这个类型。
比起冯小刚,陆川,张艺谋拍过得《集结号》、《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来说,管虎的《八佰》,也就能在商业上比较成功了,毕竟30亿票房,还是挺难的。
一窝电影⊙_⊙窝头推荐
此类电影不是很敢评价好坏,容易被引申……
最反感楼顶护旗那一段,这个情节最后也是勉强结束。
看到战士绑着炸弹跳下去,喊出自己姓名哪里人的瞬间,太感动了。 电影好不好看只是一小部分,只是铭记历史,心中有,就好了。 绞尽脑汁评判哪里演的不好,哪里好,真的没有太大意义。而且感觉电影删减的有些乱,无所谓知道这段历史,就是电影成功之处。
外行看热闹,片里的道具很专业,各种武器,军装,装备符合历史,双方战士的跑动,开枪,躲子弹都是智商在线的
我看了觉得挺好,前提是你不要较真,这不是纪录片只是商业片,电影里国军是牺牲的比较多,而现实才死了三十几个击毙了二百来个日本兵。既然是商业片就要有商业片的考量,要有冲突,要有激烈刺激的场面,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从票房来看也是成功的,从豆瓣评分来讲也是不错的,也别把大家当傻子单纯为了情怀来捧场,群众眼睛雪亮着呢。也别国外的电影就怎么样,好莱坞每年拍多少烂片,好的不就是那么几部,过审剪完了到国内公映硬伤也多。
可别,你去问问当年上海民众是隔岸观战吗,问问日军摆过龟壳战术吗。电影可以说拍的有感染力但一点都不符合历史,说符合历史是对上海民众的侮辱,对小鬼子的蔑视。这部片我只能说是好片但绝不是历史片
大爷爷特别恨日本人,但是他从来不说以前战争的事情……参加过淮海战役。很小就参军离家了。一辈子得了无数奖章。身上有很长的刀疤,有次突然脑溢血,去医院看他,问他身上的疤怎么来的,他只说是日本军人练习刺刀扎的……太阳穴附近的疤是枪伤。他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讲……可能内心深处不想回忆……
首先 八佰不是主旋律电影 是标准的商业电影
我没在电影院看《八佰》,上了流媒体之后才看的。而且如果是上线的电影,文章就只能夸,做自媒体太难了,写差评,平台直接不给你过,你说气人不气人![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