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激励计划,新人发文前三篇文章,篇篇额外奖励50金币。参加超级新人计划活动,新人发文即可瓜分10万金币,周边好礼达标就有,邀新任务奖励无上限,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前提:手里有几个设备需要通过typec扩展坞,边充电边输出到家里5年前的28寸4k大屏幕上。于是有了这次体验。
首先介绍下输出设备,有三:
1、M1芯片的MacBook Pro笔记本一台,娱乐用。说到它,就必须得夸夸它的续航。随随便便就用个12小时,然后第二天还能接着用。简直娱乐不插电,也能三天三夜。更没想到把下边那台当年win中续航的小霸王,轻轻松松就打趴了。
2、所以另一台就是LG Gram 14寸2020款,办公用。说到它,本来还能吹一吹续航,但现在不行了,只能说重量了。这货轻的啊,放下上边那家伙再拿起它,就跟牵个气球似的,一撒手感觉就能上天。听说苹果有个铝合金的大砖头叫Air,在它面前,叫你还敢答应吗?
3、最后是个平板,自称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的家伙——iPad Pro11寸2020款,刷微博用。它就不说啥了,非要用上边两台电脑对比下,只能是被虐的份。亏我为它又配壳又配笔又配触控板的,一圈折腾下来,徒增重量,啥也不是!
手里呢,是有个两年前买的便携式扩展坞的,不过是当年连三星手机做Samsung Dex用的。当年拿到它后用了两天,就把三星的那个叫Dex的硬件出掉了。
它视频输出最大4k30hz,PD充电最大18瓦。这用在手机上,现在也是够用的。但对付我上面那三个家伙,怕是不行了。
开始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就入了第一个扩展坞。
没错,打折还要400大元!
想着拿到它可就一步到位了。什么4k60hz,什么100瓦PD充电,都是小儿科。这么大的块头,也不能太热吧?
但真当我拿到手,只能说自己还年轻。梦是醒了,也碎了一地。
首先4k60hz输出,虽然有双typec口和线,但只有一个typec口支持。还怪我,买时没仔细看说明。又因没仔细看说明,发现只要连上typec第一个口,上了4k60hz,别的口都失灵了,插双口也没用。这就过分了吧?不过人家还是说话算话的,连PD充电都没了,跟一根typec 转 hdmi线一毛一样。
然后还发现,这货发热量跟它块头是成正比的。我真怕前后的塑料随时化成糖稀,摊个猴给我看。
就在我实在想不明白为啥PD充电会耽误视频输出,或者视频输出还会连累PD充电的当口,又不信命的买了个同品牌的。
这次选的块头小很多,想验证下块头跟发热能成反比不。价格也便宜很多,因为上一个扩展坞的情况,已经颠覆我对一分钱一分货的认知。
买这款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做成支架的样子。放个手机上去省去了占桌面的位置,没到手前觉得这个设计还挺赞的。
拿到后它又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有的支架只能一种姿势使用——横放。竖放,就算当下最小最轻的iPhone12mini,也会倒给你看。不过设计师人才啊,考虑你要用扩展坞,就要插线,你一插线,就不会倒了。好智慧!
不过在硬指标上,反倒要比上款贵的强。4k60hz输出时,可以PD充电了,别的口也没失灵。就是在验证块头跟发热成反比这里,我失败了。
我错了,居然说上一款扩展坞会热的化掉。那这个怎么办?化蝶成仙吗?就算短时间用用没问题,可我买桌面扩展坞不就想长时间用的吗?
看来便宜的还是不行,于是心里暗暗使劲,要再往上加银子!
这时我已查了三五天的产品,基本市面同类产品都被我云体验了一遍,在我认为都大同小异,想要放弃的时候,B站一海外UP主的配件推荐提醒了我。他当时推荐了一款叫CalDigit的扩展坞,只看不闻,质感就强过400那货。别问我是怎么通过翻阅三五天的产品,通过云体验就能感觉到的。
于是我信心满满的上购物网站搜了下。结果,好吧,还是当UP主有钱。还一分钱折扣没有,体现了它尊贵的血统。
不过通过这个牌子,给我打开了一扇门。就是找找外国的牌子(字母的名字)不就好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xx推荐真是好。又有一个牌子被我闻香找了出来。而且人家字母还大!
看到了吧?血统纯正,拿过大奖。
就这,人家还良心打折,直降100块!良心商家有木有?
虽然口袋瞬间被掏空,但对比999那款,反倒赚了400!
看包装精致了很多。送个布袋还是有必要的,金属机身硬啊,带出去跟其它东西放一起,谁蹭坏谁都不好啊。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比第一个最大的那个扩展坞都沉。用料十足,也让我期待下下散热。
这个是支持10Gbps速率传输的(400多那款只5G),就是厂家宣传的1秒传1G文件(不是3秒1G或者5秒1G),目前雷电之下最快,用同规格接口的M.2移动硬盘测试了也没虚标。对经常大文件传输的朋友非常的友好。读卡器支持UHS-2,理论速度312MB/s,数码爱好者的福音。
win测试太懒只测一个吧
mac测试
充电也没问题,36瓦是因为电池电量高时会降低充电功率,跟手机充电一样。所有接口也都能同时使用。
发热方面,比预期还是差一些,也不致于烫。只能说PD供电时候,所有扩展坞发热量都很大。
使用几天下来,认为已经完全能满足我目前需求了。做工好,用料厚实,接口全,速度快,使用稳定,价格相对合适。折腾也到此结束了。
缺点感觉有三个吧,一是电源指示灯太亮,晃眼睛。二是线材长些会更方便,做成分离的会更好。三是只有一个USB-A口,要接外设的话就惨了。
总结:这次前前后后一共折腾了一个礼拜,前前后后也用了好几个产品,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一些问题,所以写点东西分享下心得。
个人观点就是,想简单实用,没啥太高要求的,百元左右扩展坞就能满足了,再贵的并没有更好的性能和体验(不知道是厂家挖坑还是自己挖坑),就我体验经验并不建议购买。
想要10G秒传性能的,强烈推荐我最后用的这种,千万别省那点钱。这种外牌较多,价格一般0.5-1k之间,都国内生产。价格虽然偏高,但出各种小问题的几率更低,长时间用也会更稳,售后也更好些。并且,有些在Apple Store售卖的产品,品质更不用说了,也对苹果设备的兼容性更好些。
多屏扩展的话,肯定还是雷电扩展坞的,价格就要1.5k+了。也不建议买那些几百块的洋垃圾。那些虽然看着价格便宜,参数也挺唬人的,但芯片已经是几年前的,还有很多只支持4k30hz的产品,而且性能相对也不稳定,没啥售后保障。
总之,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后续:
1、USB发展缓慢,跟手机发展速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同一时期可能存在几代产品在市场销售,鱼目混杂,买的时候要看仔细。具体网上资料很多,查下就知道了,所以就不科普了。
2、说到typec,其实它只是USB第三代接口类型,USB3.1是通讯规范,它们都是USB-IF联盟定的,是两件事。雷电也是通讯规范,但却是intel家的,跟联盟家的没关系,它只是用了typec这个接口,并兼容USB3.0通讯规范。
3、目前看500元以内的扩展坞,对4k60hz支持的都不大好。大多也只能做到USB3.1 Gen1的规范,也就是5Gbps速率。如果用M.2移动硬盘,会降速到5Gbps。
4、USB3.0名称,被USB-IF弃用后改称USB3.1了。但现在还有叫3.0的,具体要看标称速率,低于5Gbps的都不是USB3.0/1。另外虽然在2017年就定了USB3.2规范,速率能到20Gbps,但市面看不到产品。雷电3/4理论速率40Gbps,所以能让M.2移动硬盘发挥最大性能,譬如2G文件秒传的,就要上雷电,价格直接翻翻,且多倍,不差钱的无脑上就好了。
5、目前大多新款笔记本都带雷电3的typec型接口了,但有些却被阉割,处半工状态,也让多屏输出和传输速率出现很多问题。买前可以稍稍注意下。估计这个问题会逐渐规范的。
这仨我看都是好几年前的产品,如果预算有限还对雷电扩展坞有强需求,其实也可以买,就是风险有些高,可能还会时间换钱,影响体验。对这类扩展坞有三点需要留意下。首先,有些还要升级才能正常使用,需要跟店家沟通好。其次有些看着价格便宜,但没有电源适配器,也看仔细。最后就是最好店家能有一定售后能力,出问题能随时帮你解决,避免你出问题僵持的时候抓狂。
[苦恼]想追求一步到位…
嗯,接口真要看需求,差别特别大。譬如我接macbook4k就对HDMI要求很高,对VGA完全没需求。但办公要出差,去各地接各种型号投影讲ppt,VGA就是必需了。飚王是做读卡器老厂家了。
扩展坞我买的是SSK飚王这个名字土土的十一合一的TypeC的。接2K显示器够用了,另外VGA,HDMI和RJ45接口是刚需,对我来说,其他无所谓了[高兴]
没20Gbps数据传输和菊花链需求,我觉得是没必要买雷电的。不仅扩展坞贵,相关设备也贵。一根线200起,一个硬盘盒小1k,受不了。
市面上看了一圈雷电3的,没感觉特别有想买的...
嗯,能进applestore的做工
确实,这玩意也是一分钱一分货…绿联、飞利浦、hd这些比较下来,还是hd这家店做工突出
,客气哈哈
嗯,那个我看充电头网拆解了,做工扎实,芯片也是正宗4k60hz的,就是线太短了。等有空搞一个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