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激励计划,新人发文前三篇文章,篇篇额外奖励50金币。参加超级新人计划活动,新人发文即可瓜分10万金币,周边好礼达标就有,邀新任务奖励无上限,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创作立场声明:自媒体:财经鱼师爷
作者| 鱼师爷
01、
大家好,我是师爷。
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家庭财务风险的时候,都是从朋友圈的水滴筹或者家庭有了孩子开始的。
然后开始在网上搜保险,或者问问身边的人,你买了什么?有没有靠谱的业务员推荐?
不过往往是一个办公室买了某个产品,然后跟风式选择了某一个产品,不顾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选择方式,我认为都是治标不治本,并不是说参考的那个产品不好,而是它并不一定正好解决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好像我们去医院看病,同样是一个感冒,但可能感冒引发的症结不一样。
朋友吃了某个药很有效,你也跟他吃同样的药,不但不一定有效,甚至可能会发生危险。
我们看病需要区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那我们买保险,怎么就随随便便了?
保险规划更偏向于根据个人和家庭的特性来规划,所以一定要量身设计,才会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参考错了,折了真金白银事半功倍不说,最需要解决的风险该赔的风险都没赔,那是一肚子郁闷。
保险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一开始我们的规划方向就走错了。
所以今天我们来讲讲,对于家庭,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保险以及利用4W4H法则,来构建我们家庭的风险防御体系。
02
要想正确建立家庭风险防御体系,我们就需要先认清何为风险,再依据风险合理设计保险组合。
这里我给出两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并非发生概率高的风险,就是优先花钱处理的风险。
大多数人买保险,是因为担心发生高概率风险,所以也有孝顺的年轻人会来咨询如何为高龄长辈投保。
这个想法没错,长辈年龄大,一些风险发生概率很高,但这并不是最需要优先处理的风险。
所谓风险,就是因为未来有不确定性,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
而结果坏到什么程度,才是我们对风险大小的重要参考。
如果这个坏的结果对我们家庭产生的影响几乎忽略不计,那我们就可以先不投保,先去解决对我们影响大的风险。
举一个例子,现在大家都普遍用智能手机。
手机越做越薄,所以导致有一个东西很容易碎——屏幕玻璃。
所以这些年,各大保险公司就推出了一个叫做手机碎屏险。有一些是手机厂商附带,有些是要你自己额外购买。
屏幕玻璃很容易碎,发生这种概率非常高,但是我们一定要买吗?
对于大多人来说,其实能够承担换屏的费用,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不一定要买。
反之,如果有个风险导致的后果造成了我们无法承担的范围,那我们就要优先去规划这类风险。
第二,风险本身不是风险,风险导致的严重后果才是风险。
这个我估计是很多的思维盲点。举一个例子,大家平时买车一定会有买车险。
假设我们的车不幸被撞损,我们需要重新花钱购买一辆新车。
但发生在不同时间点,对每个人的意义会有所不同。
比如我们十年换一辆车,如果这辆车在第八年被撞坏,那么我们提前两年换车,不算什么大事,这辆车也贬值了很多。
但是如果我们第一年就被撞坏了,对于一个刚刚贷款买车的人来说,就有压力了。
所以,风险来临不可怕,风险本身不是风险,风险导致的严重后果才是真正风险。
根据这两条建议,其实提醒我们:首先先判断风险带来的后果是否严重,再考虑这种风险是否值得我们优先花钱购买保险。
03
那么认识风险后,我们一个家庭如何进行保险需求分析。
我的建议是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出发,我总结为 “4W4H”法则,针对关于人和钱的保险。
Why:为什么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买保险?想转移什么风险?想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是解决子女未来教育的费用问题?解决突发性的大量现金流的问题?解决罹患重大疾病后,收入中断问题?还是解决我们养老的支出问题?解决医疗费用大量开支的问题?
Who:给谁买?希望给家庭中的谁买?给自己买?给配偶买?给子女买?给父母买?还是给抚养、赡养或扶养成员?……
What:买什么?希望给哪位家庭成员购买什么?给自己买什么?给配偶买什么?给子女买什么?给父母买什么?……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养老年金?教育年金?婚嫁年金?增额终身寿?保险金信托?养老社区?……
When:什么时候买?我们什么时候买最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前买?还是身体健康有异常,在想到买?小孩什么时候买最好?家庭阶段到了哪个阶段买?
How much:买多少?假如出险了,需要多少钱,不让自己家庭财务陷入困境?10万?20万?50万?100万?200万?300万?500万?1000万?……
How long:保障多长?希望获得多长时间保障的期限是?到自己退休了?到终身?还是说孩子到18岁?孩子大学毕业?……
How much:花多少?希望以多少预算买到期望的保险产品?100?1000?2000?5000?1万?10万?100万?半个月工资?一个月工资?半年工资?一年工资?……
How:怎么买?先买什么,后买什么?我们是先看产品,还是先看条款,还是先看保险公司?先后顺序是什么?我们有哪些渠道可以购买?
04
根据4W4H法则,我们来进行保险配置,一般有这么七大原则。
1、先规划,后购买——对应“Why:为什么买”
家庭财务规划是一个长期性、动态性、计划性的规划,需要根据我们的整体进行动态配置。保险产品不等于规划,产品的组合才是规划的方法。
每个家庭的成员结构,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对于未来财务目标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风险点和责任是不同的。
不同的家庭遇到同样的风险,产生的后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保险种类、保额及所需保费也是不同的,需要我们找一个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规划。
2、先保经济支柱,后保小孩老人——对应“Who:给谁买”
很多家庭有了小孩子,会优先给自己的小孩上巨额的保险,尽可能给予孩子最多的爱。但是我往往会问这位母亲一句:小孩的保费是不是由大人出的?万一大人出事了,小孩保险是不是也断了?
孩子还未承担责任还没有收入,老人已经尽完责任已经退休,而家庭中的经济支柱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责任最大。上有老,下有下,至关重要,我们一般建议家庭支柱优先买保险,给整个家庭有一个定心丸。
3、先基础保障,后全面保障——对应“What:买什么”
保险的重要作用是转移风险,给家庭急需一笔现金流。分为保障保险和储蓄保险,分别是保我们的人和我们的钱。哪一个重要?都很重要,但如果预算并不是很充足,优先做人的保障,有余力可再配置养老金、教育金、增额寿等。
4、早规划早购买——对应“When:什么时候买”?
现在因为信息发达,所以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得到了一些关于风险的认知。很多人在单位体检后,发现一大串的异常,开始后怕,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想买一个保险,却发现买不了保险了。
其实,人的身体状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费也在逐渐增加。很多人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风险不会轮到自己身上来,但人生不能抱着侥幸。
概率事件,谁都说不好,人都是活在后悔当中。我的建议是在体况良好的时候,早早购买,不仅保费便宜,而且能减少拒保现象。
5、先定保额,后算保费——对应“How much:买多少、How long:保障多长、How much:花多少”?
保险理赔分两种,一种是报销性质,一种是给付性质,分别对应不同保险。在算好保额后,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公司的保险产品进行组合搭配,以一定的预算做到足够的保额,达到以小博大的作用。
一般我们有3种保额测算方法:生命价值法、遗属需求法以及双十原则。要结合上次我写的那篇提到标准普尔图四象限的图具体分析。
6、先保人身,后保财产——对应“How:怎么买”?
很多家庭都会买车,然后就会买车险。但很多人给自己爱车买了车险,却忘了给自己买一份保险。为什么我们要买车险?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保障我们的人。
人在,财产我们还可以挣,人一旦患病,我们却没钱治病,是不是有些奇怪?
7、先选产品,后选公司——对应“How:怎么买”?
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很多老百姓是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只看公司,不看产品和条款,所以最后在理赔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
保险是一份合同,是受法律保护,我们如何定义大公司和小公司?是注册资金大的?是广告打得响的?是周围人说的?
是业务员说的?我们要优先看法律保护我们的那一部分。首先看产品的条款和产品,在保障责任一致的情况下,再选择性价比高的公司和其他额外服务。
05
4W4H法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风险手册。了解了这些原理后,其实对于我们规划保险只是第一步。
保险是及其复杂的金融产品,但根据这种规划思路,我们已经赢过了市面上大多数人了。
当然我其实也知道,很多人知道这么多原则后,还是会陷入到人情关系和各种利益关系之中。
我们国人买保险,过于看重人情往来,而不是选择那些真正站在你的角度去维护你利益的从业人员。对于这点,我可以理解,但我也想说:
第一,这个社会,自古都是人情社会,但未必都是只顾人情关系的社会;
第二,这个社会,每个人对于面子都有执念,但未必真正有用的,都是这些;
第三,这个社会,“高情商”并非委曲求全,要你做“老好人”,没有人要求你面对人情社会的时候,都要人情练达。如果他是你真正的朋友,他不会强迫你去做一件站在他利益角度的事情。
那些真正站在你的利益出发的人,其实你都能感受到,这些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才是你一生值得深交的朋友。面子关系,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执念。
你是因为人情关系选择一个不太靠谱的业务员,还是选择一个高情商,会做人,守原则的专业人员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这个手刹不太灵》《这个杀手不太冷》
财经鱼师爷前银行人,父亲意外受伤转型成一名独立保险经纪人,为客户从一百多家保险公司挑选出合适他们家庭的保险,此生愿做保险行业一股清流,为你搭建保险行业的底层逻辑。
暂无评论,打开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