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快速换一种生活方式?参加#牛年Flag#征稿活动,征集你2021年的购物学习生活计划!>>点击查看活动详情<<本次征稿活动欢迎你的敢出敢买Flag、学习Flag以及各种生活Flag,优秀的投稿文章能获得优厚的大奖,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目标吧!
声明:
本天梯图仅代表本人个人对各种消费级固态硬盘产品基于实际表现和合理推测而总结的稳定性与速度的可视化排序,不作为固态硬盘推荐名单,也不具有任何购买指示作用。部分数据可能与厂商收费评测造假有关,请谨慎看待。部分企业级产品均为有国行零售渠道的产品,请从合适渠道购买。
本人仅对本人评测的样品或互联网上可以搜集到的评测资料负责,后期厂商偷换物料若有所耳闻会修改天梯图内容,但存在一定滞后性。出现在表上的产品不代表推荐购买,不出现在表单上的产品也不代表不值得购买,可能只是我不了解。如果遇到看上去性价比很高的产品,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交流。
本次更新内容:
①由于海康威视C2000Pro方案太过混乱,从天梯图上永久移除本固态硬盘。
②光威悍将低端系列开始逐步更换为QLC,按照QLC进行评级
③金百达KP230开始逐步更换为QLC,按照QLC进行评级
④西数冷数据事件爆发,但暂时没有结果,只下调速度评级
如何读图:
本图分为左右两半部分,分别为天梯图本体与注释。
天梯图本体部分:
采用了二维坐标系,横轴为速度,纵轴为稳定性。
速度的主要参考指标为延迟、低队列4K性能(SLC缓存内)和连续写入性能(SLC缓存外)。高队列4K性能与缓外4K性能在家用环境下一般都不是瓶颈所在,但极少数产品这两项成绩波动过大或者成绩实在太差也会影响该产品的速度评级。本表中的速度排名已包含“速度的稳定性”,不考虑固态硬盘发热量过大导致的降速问题。
稳定性指标主要根据各种玩家社群对产品故障的爆料以及产品的用料决定。部分产品由于使用标准规定不明确的颗粒或者写入放大过高,其理论寿命相对其他产品一般会更低,因此稳定性指标会降低。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稳定性是按照家用用户的日常使用环境设计的,供电能力、掉电保护能力均需要考虑和家用系统使用的配套问题。
本天梯图将固态硬盘的产品定位按照纯粹的性能与稳定性进行了分级,但分级较为粗糙,且与价格无关。部分厂家自己所分类的“高端”“顶级”等产品分级与本表中的产品分级并不能一一对应,很多“顶级”产品实际上是跑分作弊,在表中只能得到中端甚至低端的评价。
天梯图注释部分
分为常见OEM盘对应介绍与各代工厂常见的公版方案。
标准版OEM盘与零售盘通常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区别只有包装和保修。部分整机品牌定制的OEM硬盘型号则不一样,一般会限制性能以降低温度,对温度有特别要求的笔记本用户可以考虑。但是OEM盘都是无保修的产品,并且可能来历不明或是翻新货,能不购买就尽可能不要去购买。
固态硬盘行业与其他消费电子行业一样,经常会有一些不出零售产品只提供半成品的代工厂。这些代工厂的一款产品可能被多个品牌分别贴牌、包装为不同的产品出货。应对这些产品,只需要将未知产品的拆解图与本图中已知品牌的产品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未知产品的性能水平。如果不是这三家大代工厂出品,一般使用的都是公版方案,即主控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对比公版方案一栏的产品即可。
一般而言对于这种贴牌产品,选择同方案里最便宜的购买。不过由于各贴牌商的保固政策不同,涉及到售后服务的部分各家还是有区别的。后面笔者会专门出一篇针对贴牌/套牌产品的选购指南,有需要的点个关注,不要错过。
跟国产有啥关系,是海康自己的问题,这牌子就是
中的
,自己去b站看看小熊怼海康老总的视频吧
企业级盘上消费级应用带来的反而是不稳定。企业都是分层存储,写入密集和均衡型ssd根本不会去维护冷数据,因为他们设计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这东西。带掉电保护的盘还很容易导致硬盘盒或者笔记本供电跟不上炸盘,甚至华为V3这种25W功耗的盘台式机供电照炸不误
被移除的是紫光版,就是中端SSD中间空白最大那块就是移除C2000Pro留下来的。最近海康搞了乱七八糟的方案一大堆,2T运气好的抽到海力士新颗粒缓外能上1800,最差的拆机Intel只有七八百
感觉搞得很随意,特别是稳定,比如S4510比980Pro不稳定?企业级的SATA S4510稳定性不如追求极速的NVME硬盘?
干脆利落,先不说客观公正与否,至少这事儿做的舒服,好评!
国产最大的问题
隔三差五偷换颗粒,越早买的越好
进来很多都想看C2000和pro的
不同批次不同颗粒怎么说明啊
SSD很大程度上不是性能主导的,天梯个人觉得意义很小,不如给个各价位段不同分类的口碑推荐。稳定可靠的意义远大于性能。这和cpu显卡等等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