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商品为自费购入,仅为与大家分享使用心得。
佳能广角之王,135系统建筑之王……无论用什么溢美之词来赞颂它都不为过。在135系统里面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尼康19移轴镜头在它面前都只是个弟弟,很多玩家为了它心甘情愿拜服在佳能门下,甚至心高气傲如索尼,在此领域也甘拜下风。
因为它就是佳能TS-E 17MM/F4L移轴镜头!如果你想购买它,全新预定需要两三个月,即便退而求之,成色好的二手依然过万。它畸变之小,画质之出色,成像圈之广,摇摆/平移功能之丰富,让它成为傲视中大画幅系统之外的其他绝大部分135系统镜头,是严肃建筑摄影的不二选择,甚至还有部分玩家将其转接到中画幅相机上面成为11MM的超广角来使用。可以说这个镜头除了滤镜难玩之外,其他方面无可挑剔。
17移轴是我的第二个移轴镜头,是我尝到了佳能TS-E24/F3.5移轴镜头的甜头之后下定决心买的,不过这个镜头过于冷门,买全新的话都要预定,而且价格不菲。所以在考虑过后,我购买了一个成色还不错的二手。
佳能17移轴是一个铁疙瘩,相当沉重,因为整体是用金属材质所制成。它还是个灯泡头,这就说明它不是个善茬,不但在平时使用时需要非常小心,而且不好上滤镜系统。但17移轴的画质的确非常高,采用了12组18片的镜头设计,包括一片大口径非球面镜面以及4片UD(超低色散)镜片,无论中心还是边缘,画质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我跟17-40L对比过过后,印象尤为深刻。17移轴无法使用遮光罩,但其采用了特殊的SWC镀膜,可以有效抑制眩光和鬼影。值得一提的是17移轴的成像圈达到了67.2MM,其成像面积是普通EF镜头的约2.4倍,更大的成像圈可以为镜头提供更广的倾角与偏移范围。
帅气的金属铭牌,T表示Tilt(摇摆),这个功能可以创造线性虚化,也就是“小人国”的视觉效果,但我觉得45移轴和90移轴更适合这个功能,稍后我也将分享一下这两个移轴镜头。S表示Shift(平移),可以矫正因为镜头仰拍或者俯拍所带来的畸变,让建筑横平竖直,更符合视觉习惯。
17移轴可实现约±6.5°的倾角量(Tilt)与±12毫米的偏移量(Shift),旋钮相当宽大,手感出色,但据说比较容易丢,移轴机构也不甚耐用,但至少我几个移轴镜头还没有出现过这个情况
17移轴具有锁定功能,这样就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了。
作为移轴镜头,只能使用手动对焦,但其实习惯之后,即便是手持相机进行手动对焦也很容易,更何况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使用脚架来拍摄,所以这个并不算什么问题。
移轴镜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Tilt和Shift,而且具有转动功能,可以让镜身在±90°之间旋转从而改变Tilt和Shift的方向。上图就是将Shift和Tilt转到尽头的样子,但实际上平时并不建议这样玩,因为拧到尽头的话还有会出现暗角的情况的。
17移轴可以接增距镜,(事实上17/24/45/90移轴都可以上增距镜),但个人来说并不建议这么玩,毕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画质,顶级牛头变狗头,这样的事情我们不愿意看到。
也许有人会说,17移轴没啥了不起,用超广角拍摄,后期数码矫正一样可以达到同样上下平直无透视畸变的建筑照片。好吧,上图就是用17-40/F4L镜头与17移轴镜头同机位拍摄对比,然后后期矫正的对比效果。
移轴镜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多张拼接,这在拍风景的时候尤为好用,因为它是真正做到了机身镜头都不用转动,只需要用Shift来进行像场平移来拍摄多张照片,没有任何的视觉差,因此在用PS做全景照片的时候非常简单,如上图就是如此。
那么如果用全景云台来拍摄会怎样呢?同样的位置,用转动云台的方式拍摄,由于在转动云台的过程中,相机CMOS与景物之间的平行度不断变化,因此会出现不同的透视变形,在接片的时候就会有接片误差,如上图所示,拍摄的单张照片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接在一起……这神马玩意嘛!(当然这也许是比较极端的情况,我也尝试过用云台接片的时候会有比较好的结果出现)。
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出现呢?在这里用一张示意图来说明一下移轴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远比全画幅(36MM*24MM)大得多的成像圈,通常来说很多全画幅的成像圈只有四十多毫米,但17移轴的成像圈就夸张得多了,足足有67.2MM。那么在拍摄全景照片的时候,它就可以通过Shift功能将前镜组左右平移,从而拍出毫无视觉差的照片,拼接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7移轴的边缘成像非常出色,这就是堆料+大像场带来的好处了。
广州塔,索尼A7R3,F11,ISO500,1/2S,四张拼接
还有一点可以说的是,其实索尼微单转接佳能移轴镜头是完全没问题的(适马MC11转接环),不会出现崩边红移等情况。我平时喜欢手持拍摄,完全没有压力。
西安大雁塔景区,索尼A7R3,F16,ISO80,15S
石家庄赵云庙,佳能6D,F5.6,1/30S,ISO3200
广州科学中心,索尼A7R3,F6.3,ISO400,1/60S
广州粤海关,佳能5Ds,F16,ISO200,1/500S
广州白云机场T2,索尼A7R3,ISO1600,F9,1/40S,
河源福缘寺,佳能1D Mark IV,F11,ISO100,1/250S
惠州湾仔沙滩,佳能1D Mark IV,F13,ISO250,1/125S
南粤苑,佳能5Ds,F13,ISO100,1/60S
广州科学中心,索尼A7R3,F9,ISO800,1/50S
香格里拉酒店,索尼A7R3,F16,ISO400,3.2S
广州塔(两张合成),佳能5Ds,F13,ISO1600,1/2S及F16,ISO100,10S
广州塔,佳能5Ds,F16,ISO200,1/400S
保利大厦,佳能5Ds,F8,ISO400,1/80S
关于17移轴,暂时就先分享到这里了,当然我水平所限,的确大大限制了这枚神头的表现,希望在日后有所提升,则不枉费为之付出的票子了。
镜头是好镜头,只不过纯粹为拍风景的话,有点太贵以及操作起来太过麻烦。但倘若专注于拍建筑/室内设计,则是必不可少。移轴玩得好的话,也可以用来拍婚纱,人像什么的。 但同样缺点也非常明显,不利于旅行拍摄,一方面17移真的比较重,二来操作过于繁琐容易错失某些时机,三来不用使用轻便和泛用性强的滤镜来控制光线(以及旅行中保护镜头前玉),四来可替代的较为轻便的泛用性强的广角镜头很多,旅行中的景观对畸变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了。 玩移轴镜头如果能把拍摄技术转化为认同感,例如能帮公司企业团体拍摄一些特殊的宣传画面,为城镇地区拍摄有意义的宣传照片,先不说钱,能获得大量名誉上的认同的话,这种专业镜头的使用才能持续延续下去,否则很容易吃灰。
不是大佬啦,因为也玩过一段时间移轴。这个用来做建筑景观摄影和室内设计摄影就很必备,不过由于缺失认同感,各种商场内想拍也被保安赶(例如太古汇),外景的话拍多了也腻了,出片也耗时特别长,如果没有机构或者单位需要到如此专业的照片的时候,周遭的爱好者之中实际缺乏了些认同感,会觉得还不如用一般的超广角镜头来的痛快。拍照的题材嘛,其源动力也是需要滋养的,缺乏滋养则难以为继。 再者,喜欢风光摄影的话,自然会喜欢追逐光线,移轴的“慢”也会导致错失不少光影时机,千里迢迢非拍摄建筑为主的话,我就放弃带移轴了。
说实话确实水平有限限制了镜头的发挥,那张广州塔的移轴拼接地平线都不平,中间水面尤其明显,右侧建筑和左侧建筑的脚底也不一样高,看着很别扭。另外那个云台拼接太离谱了,要么是透视模式没选对要么是拍的时候不止转了一轴,总之拿这个来跟移轴对比全景很没有代表性。
老娃新的15移轴的确性价比非常高。
普通人想玩玩也就老蛙了……
过奖了,爱好玩玩的,跟真正高手没得比。
照片拍的漂亮
过奖了,都是玩玩的,我的确是标准佳能党,佳能机身一大堆,从450D,到40D,50D,6D,5Ds,1Ds3,1D4,1V,1N都有。
的确是的,还有6D,1Ds3,40D,50D,1N,1V手上都有。
我舅舅标准器材党,跟我差不多的那种,而且跟我合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