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立场声明:大家好,我是突突兔too秃。车展归来,再说极星2。
前一段时间看完极星2,整个脑子都混乱了。
传统的汽车理念,再加两个电动发动机,以及高于特斯拉的售价,让我觉得不知道怎么评价。
正好,最近广州国际车展开幕,我决定去看一看,梳理我的思考。
一、承载的意义变了
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捷豹路虎。尽管在车展上也展示了路虎发现运动版P300e插电混动,相关发言人也表示,未来在电动化车型上,捷豹路虎还会有更多的新品上市。
但很显然,捷豹路虎就像是一个在追赶时髦的老年人,风向变得太快,车,所承载的意义已经变化了。
每年的足球赛事都是各类汽车广告的集中营,在广告里,商家告诉你,开他们的车子,你可以恋爱、居家、远游……
但是特斯拉的出现,就如同当年的苹果重新定义手机,电动车一下子就代表了高新科技——虽然电池技术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新尖。而随着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各种限牌政策,众多的厂家也都推出了各种混动汽车。
然而就像郭德纲穿上了阿玛尼,当你一方面说自己是越野车,一方面又说自己可以用新能源,很难让消费者形成认同感。这种违和感就相当于香车美女搭讪黑客直男,总显得格格不入。
同样的,在极星上我也看到了这种别扭,金色安全带再高贵,也和科技感不是那么搭调。
或许时代真的变了,但大佬们还想留在昨天。
二、评价体系变化了
如果说特斯拉改变对车的赋值还只是隐藏属性,那么,特斯拉之后,人们对车的评价的改变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以前评价一台汽车,我们习惯于用发动机功率、百公里加速度,扭矩、操作性等一系列评价,那么,特斯拉之后,我们更习惯于说这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三电参数以及科技含量。
我们能允许像特斯拉一样的粗糙内饰,只因为我们相信自己驾驶的是一台仪器,而不是一个“家”,或者一个活物。
但这方面,我不得不说的是,极星2还是让我找到了一种新的启发。
以前试驾特斯拉、蔚来的时候,销售人员总是让我在临江大道上试试加速度,体验一下推背感,说实话,试驾model3的时候,加速度确实很爽,但多玩几次都会有晕车的感觉。以前油车引以为傲的百公里加速度,在电车的无极变速下都是渣。
但是,极星2的加速表现也很让人回味,不会有眩晕感,这或许就是传统车企出生的工程师在调教方面的努力。
而尽管我觉得极星的黄色安全带多少有些多余,但是Ohlins DFV双阀流减震器+4活塞Brembo前制动卡钳,还是带来了电动车最顶级的操纵感。
即便整辆车是“嗙嗙嗙”地过减速带,都感觉不到任何余震和晃动,而偏硬的制动,还是会让喜欢人车交互的人感到暗爽。
可以说,在向电气化转型的时候,极星2做出了其他车难以匹敌的硬核操控质感。
三、何去何从
广州国际汽车展是华南地区在防疫常态化以来的第一个大型车展,尽管由于防疫要求,会展的停车场停用,我是把车停到路边再骑摩拜过去的,但是,还是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而虽然特斯拉没有参展,但是可以看到它引领的科技潮还是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车企。奥拓的整车换电,广汽的模型化尝试,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尝试。
而有意思的是,捷豹路虎送出的现场福利是川宁茶叶。
自1706年诞生以来,川宁茶一直屹立在茶市场的最前沿,并引领着饮茶文化的新潮流。不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科技新贵,传统车企要怎么继续在潮流中前行。
或许,极星2,也是一种勇敢的尝试:拥抱新科技上路,不放弃汽车多年来形成的人机交互体验。
福特妥妥诺基亚,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电动确实是未来,但发动机的轰鸣才是灵魂
丰田应该是苹果才对
现场和MP3就过分了,油车的发动机声音严格说就是噪音,偶尔听很爽,天天听烦死……
说好的车展福利呢,是郭德纲么
汽油车前的蒸汽机也有人说白烟才是灵魂
没毛病,丰田就是实力最强的车企。
这就像很多人怀念黑胶片的失真味儿一样,那种暖声才是唱片的灵魂,哈哈哈。
话说电车问世还比油车早
极星2划重点要考! 另外键盘党感觉几万块的电瓶作为消耗品来说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还不如加油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