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分享壶该怎么选?
何为分享壶
咖啡根据做法,主要分两种:意式咖啡系列和美式滴滤咖啡系列。
意式咖啡是使用意式咖啡机、胶囊咖啡机、摩卡壶、爱乐压等高压器具制作出来的意式浓缩咖啡为基底衍生的一系列咖啡,包括美式咖啡、拿铁咖啡、摩卡咖啡、卡布奇诺咖啡等等;
美式滴滤咖啡系列包括使用滴滤咖啡机、手冲器具(包括挂耳)、法压壶、虹吸壶等非压力器具制作的咖啡。
意式浓缩因为单杯容量很少,使用 Shot 杯制作后,直接用于制成各种花式咖啡,所以不需要使用一个额外的大容器盛放。而滴滤式咖啡,有点儿像泡茶,通常单次制作的量较大,所以需要一个大的容器,这个容器则被称之为分享壶。
手冲系列,分享壶在滤杯下方(也有滤杯与分享壶一体的,例如 CHEMEX),由于咖啡冲煮的过程是先浓后淡,不同的冲煮时段萃取出的咖啡物质也不一样,风味也不尽相同,所以冲煮完成后需要先轻轻摇晃分享壶来混合咖啡后,再分给每个人,有点儿类似于泡茶里面的公道杯的作用;
法压壶,在制作完咖啡后是单独倒在分享壶里的,其目的是将咖啡液与萃取后的咖啡粉隔离开,不然咖啡粉一直处于浸泡状态,会造成过度萃取。
分享壶的种类:
按照材质和用途分,主要分为玻璃分享壶(不保温)与不锈钢分享壶(保温):
按照形状分,主要分为锥形收口的与直身烧杯形的:
按照容量分,主要分为:
300ml 及以下:这类最常见的是直身烧杯形状的,标有刻度,用于一人份直饮,也就是既是分享壶也是咖啡杯;
400ml 左右的:Hario 的 01号分享壶(1-2杯份),Kalita 等其它品牌的小号分享壶也是类似容量;
600ml 左右的:Hario 的 02号分享壶(3-4杯份),基本上属于中号至大号分享壶了,因为咖啡冲煮方式的原因,很少会一次冲煮过量咖啡,所以能买到的大多数滤杯最大的就是为了适合这个容量的分享壶设计的。
800ml 左右的:Hario 的 03号分享壶(5-6杯份),这个容量的分享壶比较少了,因为日常家庭使用基本上 600ml 的都够用,很少会一次冲煮超大量咖啡。
分享壶该怎么选?
考虑几个人喝,1个人、2个人还是更多人?
是否需要保温?
搭配什么滤杯(从美观的角度考虑)
直身咖啡分享壶
1 个人喝的话,除了偶尔用双层保温玻璃杯,我还挺经常推荐下面这种烧杯型的分享壶的:
我自己用的聪明杯套装里那款,跟上面这个很相似,印刷略有不同。聪明杯带那款,属于科学系列的,上面这款算是专门的咖啡杯/咖啡分享壶。
这款分享壶,冲泡完可以直接喝。这种烧杯型的好处就是上面带刻度,懒人或者想省钱可以省掉咖啡秤,凭借刻度大概估量即可。
加上两个 CUP 标记,相当于有 7 个刻度标记。1 CUP = 120ml,如果是不用咖啡秤:
12g 粉(一满勺粉)冲煮完差不多是到 150ml 左右,喜欢浓一点,可以用 1 CUP 标记;
15g 粉(一满勺豆)冲煮注水到 200ml 可以停止注水,等咖啡里的水滴完差不多 225ml 左右;
20g 粉可以参考的标记是注水到 2CUP 停止注水,等水滴完差不多是 260ml 多一点(250ml 刻度上面一点点)。
如果偶尔朋友来,两个人也是 OK 的,这个烧杯基本上可以容纳 400ml 问题不大,然后倒在额外的咖啡杯里。
再单独说一下 CUP 刻度,有些人会认为标着多少 CUP 就是适合多少人使用,然后买了发现壶比预期的要小。其实大家应该理性点,从实际容量考虑,按毫升数去考虑。我对 CUP 的理解是喝咖啡的时候一次倒的量,因为很多咖啡杯(非马克杯)容量都很小,差不多也就在 180ml 左右,你倒一次咖啡基本上也就是倒多半杯,倒满了容易洒且不美观,还容易变凉(手冲咖啡凉了会变酸,口感下降),所以 1 杯量 120ml 刚好是倒一次的量,喝完再倒嘛!所以我自己基本上如果预计到不能很快喝完的时候,分享壶会放在一个加热杯垫上保温,这样可以确保每次倒出来的咖啡都是热的,一次也就倒 120ml 左右;
备注:这里提到的勺是只要你买 Hario 滤杯就会赠送的豆勺,赠送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树脂的,有白色、红色、黑色,跟随不同滤杯搭配不同颜色。也可以单独购买木质的、陶瓷的、不锈钢的、黑色不锈钢的、铜制的。不过要注意的是:
树脂的、陶瓷的、木质的里面还有两圈刻度,分别对应 8g 粉、10g 粉;
金属的三款手柄都是一根金属丝弯折成的,木质的手柄上有个孔,所以这几个都可以悬挂,树脂和陶瓷的因为不怕腐蚀,可以直接放在豆罐里;
陶瓷的、木质的豆比较厚,树脂的和金属的,比较轻薄;
Kalita 的锥形咖啡分享壶
2 个人及以上使用,更建议买锥形的分享壶,因为锥形壶底盘大,不容易倒。这个容量如果选择直身圆柱形的分享壶,杯子通常比较高,经常用,被碰倒的概率比较高,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我对 Hario 是有执念的,所以其它品牌的咖啡器具我很少买,例如跟 Hario 一样来自日本的咖啡器具品牌 Kalita,我对它的印象是这样的:
很多产品毫无设计感可言,根本不像 Hario 可以无脑买买买。不过,当你深入了解 Kalita 之后,你会发现属于 Kalita 的光辉,例如 Kalita Made in TSUBAME 那几个滤杯,简直精美绝伦:
市面上有 3 种常见的滤杯:V60/锥形滤杯、梯形/扇形滤杯、蛋糕/波浪/篮形滤杯,V60 是 Hario 原创设计的,另外两款都是 Kalita 改进的设计(蛋糕杯和梯形滤杯都是 Melita 设计,Kalita 改进设计并发扬光大)。所以你看这两个品牌,Hario 只卖 V60 滤杯,Kalita 只卖蛋糕杯和梯形滤杯。
如果你跟我一样,入了 Kalita 的滤杯,很容易想到的是给它配个同品牌的分享壶。我个人疯狂安利
天猫没有单独的链接,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进去选择。
这个滤杯看着平平无奇,所以预期也是比较低的,在收到产品的那一刻,又超出了我的预期:
玻璃很有质感,很温润的感觉,杯壁也蛮厚的;
壶嘴和 hario 一样,断水干净利落,水不会顺着杯口流到桌面(这里暗戳戳 Diss 一下 CHEMEX);
手柄可以容纳四个手指进去(Hario 云朵壶只能三个手指),握持感舒适;
杯口较大,在能承托住各种滤杯的同时,清洗也很方便,手指完全可以深入杯内进行清洗;
直壁设计,不容易藏污纳垢;
平底设计,在加热垫上保温时效率更高;
要说缺点,也还是有一些的,就是这款分享壶没有杯盖,冲煮完咖啡,不及时喝掉会更容易凉。如果放在加热底座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尽快喝完,不然咖啡慢慢的就蒸发掉了……我自己身上还真发生过一次,刚冲完咖啡就被叫出去了,我就把分享壶放在了加热垫上。我以为我会很快回来,结果出去了很久。回来的时候咖啡被蒸发掉了大半!
Hario 锥形咖啡分享壶壶
咖啡分享壶如果有个排行榜,那么榜首一定是 Hario 的云朵壶,它简直就是分享壶界的 Super Star,造型优雅(壶身波浪形似云朵,得名云朵壶),尺寸齐全(01、02、03 三种尺寸分别对应 360ml、600ml、800ml),而其品牌 Hario 又以玻璃器具制造闻名,再加上其品牌下 V60 手冲滤杯的品牌加持,还有星巴克的背书,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云朵壶壶身具有简单的刻度标识,附带壶盖。全壶采用的是透明度非常棒的璃耐热玻璃,耐热温差 120度,盖子上使用一圈透明灰黑色的硅胶包裹,用来将壶盖固定在壶身上,硅胶部分能接受不超过 180度高温。因此理论上整个壶身在内部有水的情况下,放在电陶炉、卤素炉、加热垫等非直火热源上加热问题是不大的。我自己拿酒精炉也加热过,没出现炸裂(千万别无水干烧)。
全玻璃的分享壶,搭配陶瓷滤杯、铜滤杯、不锈钢滤杯、玻璃滤杯、橄榄木玻璃滤杯,都非常好看。
当然,如果你喜欢橄榄木玻璃滤杯,那其实更建议购买橄榄木玻璃分享壶:
但是橄榄木分享壶,非常不建议加热,因为木头长期受热容易变形,导致木头开裂或者盖子变大卡住之类的。日常盛放咖啡是不用担心的。
保温咖啡分享壶
如果喜欢冲一次喝一天,没有加热/保温杯垫的情况下,建议考虑购买能保温的分享壶,不然咖啡变凉之后风味会改变,尤其是会发酸。保温分享壶可以确保咖啡温度不会很快变凉而导致风味变化。 我自己入的是下面这款 Hario 的不锈钢保温壶,这款是新设计的,在壶身设计上对比之前款式更加优美(颜色统一),同时在壶盖上的设计改变比较大,新款的壶盖采用嵌入式设计,顶部增加弹簧按压弹片解锁。旧款是有一部分在上边缘外侧。
按压把手附近的按压阀门,壶内的咖啡通过壶盖内部的导水槽经过壶嘴倒出。阀门关闭的时候,壶内是密封的,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咖啡温度的流失。壶盖可以拆卸成不同的零件进行清洗,避免藏污纳垢。
如果是一个人,很偶尔用一下,也可以考虑用保温杯代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保温杯的杯口较小,得看你使用的滤杯的底部吐出来那部分能不能伸进杯口内。
一体式咖啡分享壶:
一体壶,我其实买了很多个,例如:CHEMEX 3 Cup、CHEMEX 6 Cup、Hario 的一体壶、Hario 的橄榄木绒布一体壶等;
我一直感觉 Hario 的橄榄木绒布一体壶更适合我,但是拿到手感觉发现橄榄木的质感太赞了,所以一直陈列在柜子里,有点儿舍不得用。这个壶的特点是使用绒布袋代替滤纸和滤杯进行过滤,所以不能使用过细的咖啡粉,最好是中度研磨。制作出来的咖啡油脂也更丰富一些。
反而 CHEMEX 这种做工一般、大小又合适的,却成了我的首选。不过因为我自己平时都是一个人喝咖啡比较多,所以一体壶这里,我用的最多的是 CHEMEX 3 Cup。
在这里实名吐槽一下 CHEMEX,壶嘴设计的不是很科学,每次倒咖啡,都会有部分咖啡液顺着杯子外壁流下去,非常担心皮绳和木头被泡坏。更多有关一体壶,尤其是 CHEMEX 的分享,我会单独出一期,这里就不赘述了。
户外露营分享壶系列:
我周边的露营达人,大多使用的也都是上述咖啡分享壶,单人露营可能会考虑一些咖啡品牌的户外系列或者户外品牌的杯子,例如:Kalita 的 Outdoors 系列
或者是 Snow Peak 的钛金属杯或双层不锈钢马克杯:
总结:
在上述推荐的众多咖啡分享壶中,我推荐以下几款(推荐可以选择滤杯同品牌/同系列的分享壶,拍照更好看):
小滤杯系列:Hario 01、Kalita 01、Kalita 155 等小型滤杯(1-2人份),推荐 Kalita 400ml 或者 Hario 01号云朵壶/橄榄木分享壶;
中滤杯系列:Hario 02、kalita 02、Kalita 185 等中型滤杯(1-4人份),推荐 Hario 02号云朵壶/橄榄木分享壶/不锈钢保温壶;
大滤杯系列:hario 03 大型滤杯(1-6人份),推荐 Hario 03号云朵壶/不锈钢保温壶;
看完上面所有,如果你还不确定买什么分享壶,那就买 Hario 云朵壶就可以了。懒人直接选 CHEMEX!
如果觉得上述产品价格偏高,对器具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平替版本,例如:
上面那款类似 Kalita 那个 400ml 的,还带有壶盖。底下这款高仿 Hario 的云朵壶。不要问我平替质量怎么样,我不卖平替我也没用过平替,所以我没法跟你分享经验。无非是玻璃光泽度问题、把手的牢固度、如果有接缝的话还要看接缝的平整度、壶盖硅胶的质感以及软硬、玻璃的耐热度、壶身文字的印刷以及印刷文字的牢固度等的区别(来自我的臆想)。上面提到的 Hario 和 Kalita 的玻璃分享壶是没有接缝的。
CHEMEX 就不用考虑平替了,可以直接去海鲜市场,1-3 杯和 1-6 杯的,基本上都在 200 左右,平替也便宜不了多少。不过 CHEMEX 的滤纸不便宜,100张/盒的就 ¥100 左右,买咖啡壶前要有心理准备。
小分享:
我之前买过一个品牌的带手柄 50ml 玻璃量杯,我第一次使用清洗后轻轻的甩去上面的水分,结果杯子被甩掉了,手柄还在我手里。也就是手柄与杯身焊接的地方不牢固;
我之前还买过两个星巴克的正版玻璃杯,直身杯子,上面印着星巴克甄选的 Logo,以及 Starbucks Reserve,就用了两次,上面印刷的文字在清洗的时候就掉了一半,而我没有使用任何坚硬的东西摩擦,就是手和海绵刷(因为星巴克卖的有些杯子,是来自一些小代工厂,并不比上面提到的这些平替好。),而我用的 Hario 的分享壶我用了三五年了,所有印刷的文字完好无损。
下一期可能会分享滤杯:
这期有关于分享壶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喜欢咖啡的你选择分享壶起到一点帮助。有关于我文中提到的分享壶,大家有任何问题都欢迎留言咨询,一键三连是对创作者极大的肯定,点关注不迷路,未来可以收到更多有关咖啡的知识分享。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EASEOCEAN
校验提示文案
大蘑菇酱
校验提示文案
乐观的晴天
校验提示文案
tuhu
校验提示文案
PelicaNyang
校验提示文案
木头猴子
校验提示文案
温斯顿330
校验提示文案
郭冬冬冬
校验提示文案
郭冬冬冬
校验提示文案
温斯顿330
校验提示文案
木头猴子
校验提示文案
PelicaNyang
校验提示文案
tuhu
校验提示文案
大蘑菇酱
校验提示文案
乐观的晴天
校验提示文案
EASEOCEAN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