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道行:踏青寻史,与友同游萧绍古道
清明小长假,正是踏青寻春的好时节。我与三五好友相约,赴一场与历史、自然相约的徒步之旅——探访杭州萧山的萧绍古道。这条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道,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春日的生机,更在斑驳的石板路与苍翠的竹林中,触摸到了时光的痕迹。
晨光初启,古道寻踪
清晨6点,天光微亮,我们一行人在华家垫村公交站集合。春寒料峭,但大家的热情不减。萧绍古道,又称山阴古道,是明清时期连接萧山与绍兴的交通要道,现存约2600米的精华段蜿蜒于竹林溪涧之间,仿佛一条时光隧道。领队小王挥动旗帜,我们踏上了这段约14公里的环线徒步。
初入古道,便被两旁的翠竹环绕。竹叶沙沙作响,溪水潺潺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嫩笋的清香。行至坎坡坞水库,碧波倒映着青山,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山谷间。大家纷纷驻足拍照,记录下这“人在画中游”的瞬间。
山间古迹,历史的回响
沿途的风景不仅属于自然,更浸润着人文的厚重。行至半山腰,一座古寺的轮廓隐现于竹林深处——曹山寺。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寺庙,历经千年风雨,香火依旧。寺前的僧人墓碑群,诉说着佛教曹洞宗在此的传承。我们轻步踏入,合掌祈福,感受着古刹的静谧与禅意。
再往上攀登,便到了越王峥。传说中,越王勾践曾在此“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卧薪尝胆的故事为这座小山增添了英雄气概。山间的“淬剑石”“饮马池”等遗迹,仿佛能听见金戈铁马的铿锵。站在越王寺前,远眺层峦叠嶂,不禁感叹:历史的风云虽已消散,但那份坚韧的精神仍激励着后人。
野趣与烟火,山间的休憩
中午时分,我们在曹山寺外的空地支起简易桌椅,开启了一场山野午餐。自制的三明治、水果、卤味摆满一桌,佐以山泉泡的龙井茶,简单却别有风味。饭后,领队神秘一笑:“山下有笋可挖!”众人顿时雀跃。循着竹林间的悉索声,我们手持小铲,寻找破土而出的嫩笋。剥开层层笋衣,鲜嫩的笋心带着山野的灵气,成了此行最“接地气”的收获。
归途与感悟,春日的馈赠
下午的返程略显疲惫,但山景依旧醉人。石板台阶在脚下延伸,偶尔遇见几株野樱,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为古道添了几分诗意。行至“二百步古井”遗址,听领队讲述古庵僧侣取水的故事,不禁遥想昔日的艰辛与信仰的力量。
傍晚返程时,夕阳为群山镀上一层金边。回望古道,竹影婆娑,溪声依旧,而我们的欢声笑语已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此行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场心灵的涤荡——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触摸到了时间的温度;在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找回了久违的松弛与纯粹。
后记
清明踏青,本为祭扫怀远,而萧绍古道之行,却让我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生不息”的春意。或许,这正是古人所言“清明”的真谛:既有对过往的追思,亦有对当下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希冀。



麦兜黑哥
校验提示文案
麦兜黑哥
校验提示文案
麦兜黑哥
校验提示文案
麦兜黑哥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