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超迷地铁,每周末都要父母陪坐地铁一整天,企图坐遍全上海,你会支持他吗?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娃不是让我每周都陪着去看地铁,而是让我每天重复读一本绘本。那本绘本的名字叫《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此绘本用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对人体消化系统有一定了解。绘本里提到的小精灵、胃、大肠、小肠、盲肠等陌生的事物让我闺女很着迷。于是她每天都让我给她读同一本绘本,并且读完一遍还要听二遍、三遍......
最开始我看到孩子这样好学心里是高兴的,所以我会开开心心陪读。陪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有点腻了、烦了,于是我想放弃了。可是后来我发现,我每读完一次,闺女就会提出跟之前完全不同的问题。
比如,她最开始提的问题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小精灵吗"。我帮她做解答以后,她点头表示明白了所谓的小精灵就是帮助人体消化的有益菌后,就再也没有问类似的问题。而是会问“大肠、小肠、盲肠”到底在哪个位置之类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找到她能理解的答案以后,她会再发现别的问题再寻求答案......
当我发现这个规律以后,才恍然大悟道这娃娃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通过反复阅读来持续学习。于是,我决定将自己因为反复阅读而想吐的念头转变为谦虚的空杯心态,陪着闺女重新出发。
结果认真陪读一段时间后,我因为从书里边吸收到很多东西而喜欢上这套绘本的时候,闺女却突然说这本读完了换下一本。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在这本书里她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现在她对它没了好奇心,所以才会干脆果断地“移情别恋”。
我由我和我闺女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来猜测这位超迷地铁,每周末都要父母陪坐地铁一整天,想要坐遍全上海的5岁小男孩,大概率是跟我闺女那时候一样进入了心理学上认为的“常同行为期”,这个阶段他们通过重复行为来学习知识。
这是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因为认知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各方面能力发展不成熟、不完善,所以他们没法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只能靠着不断重复来吸收。
所以面对孩子的重复行为家长们不要觉得厌烦,而是应该高兴孩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常:
首先,这个阶段有助于帮助孩子涨知识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人长本事、长见识的重要方式。
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多长本事和知识,会不惜重金、不远万里带孩子走出家门。而今有一个在上海周边,只需要花点地铁票钱就能全面了解上海的风土人情的5岁小孩,要父母趁休息的时间带自己去见识下上海的角角落落,父母怎么还害怕了和厌烦了呢?
其实不用害怕和厌烦,而是应该带孩子出去体验。因为我们大人眼中的乏味正是孩子的乐趣,而且他这个乐趣能帮助他见识众生相、了解众生百态、熟悉当地文化知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应该全力支持。
其次,这个阶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小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则会帮助孩子培养起安全感。而时不时抽时间带孩子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就是很好的陪伴和关注。
所以,我建议整天为了工作和生活奔波的家长,可以调整下自己的节奏,让自己慢下来,带孩子去大自然里、社会中玩耍嬉戏和经历。这样既陪伴了孩子,也让自己有休息的时间和见识新生事物的可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这个阶段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大家不要以为玩是很轻松的事情。实际上玩不仅需要票子支持,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解决突发情况的智慧.....是非常考验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综合素质的。如果综合素质不过关,半途而废也不是不可能。
就拿坐地铁逛伤害来说,我们先要确定地铁路线,再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挤到地铁里,下地铁后还要找地方玩。在找地方时候,就算有导航也可能会迷路,或者需要不停地走动和问路等等。
这些动作是靠体力、脑力和交际能力共同完成的。但凡有一方面跟不上,玩这件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所以别小瞧玩,也要经常出去玩,综合能力就会哐哐哐往上提升。
总之,不管是从孩子的成长阶段需求,还是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上来看,父母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带孩子去体验新鲜生活、见识新鲜事物都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好事。
而且孩子的成长是迅速的,他们很快从这个阶段跳到另一个阶段,我们若不能及时把握当下时机,就只能错过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的重要阶段。那多遗憾?
为了不伤感,父母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你我本初见
校验提示文案
我用命换你
校验提示文案
我用命换你
校验提示文案
你我本初见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