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亚迪新推出了DM-I系列,看测评还是很不错的,听说订单很多,由于没有试驾过,不好评价好坏。
比亚迪宋PLUS
本人开了两年多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作为深度使用者(几乎每天都用),简单分享一下插电式混动车型的使用感受,给准备购买的消费者一些参考。
首先立一个FLAG:插混车型是未来五年内最适合具备以下条件的年轻人的一款车:
1、固定地点上下班用车,偶尔跑长途
因为插电混动的纯电续航一般50多公里,有些时100来公里,如果长期跑长途的话,就不能很好发挥纯电的作用了。
2、纯电续航能力覆盖1.8倍通勤距离
这个后面有彩蛋。
3、有固定停车位置,能安装充电桩(重要)
这个不用多说,有固定停车位,意味着每次停车后只需要多花30秒插上充电头,刷卡。只要不跑长途,一直不用去加油站,享受纯电车的乐趣。
4、居住在南方限牌城市,最好是北回归线以南
限牌意味着不需要折腾直接上绿牌。听说北方冬天的时候续航缩水比较严重,而且用电加热确实比较费电。不过插电式混动的车是通过加热发动机的冷却液进行供热风的,所以一旦启动了发动机,也不需要用电加热了,直接跟燃油车一样用发动机的热量进行加热。
如果不符合以上4条,建议谨慎购买。
说完前提条件,再来说说优点和缺点。
优点:
1、没有纯电车的续航焦虑,不会焦虑到掉头发从而说是电池辐射大
2、直接上牌,无需拍牌(经济成本)或抽牌(时间成本&运气成本),不需要购置税,车船税,享受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
3、通勤时纯电行驶,6~7分钱/公里(私人充电桩属于大工业用电,停车后插上充电头即可,0点后自动充电,0.33元/度)
4、高速上用油行驶,取消EV模式会始终保持40%的电,遇到堵车自动切换为纯电模式低速行驶(现在的技术,切换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开空调一点都不心疼,而且没有发动机的噪声增加堵车的焦虑
5、油门加速响应快,这个城市道路超车很有用
6、启动或者等红绿灯的时候听不到发动机的轰鸣声音和震动,有点高级车的静谧感。
缺点:
1、因为具备燃油系统和电控系统,保养费用稍贵
2、空调的压缩机不是发动机驱动的,是电子式压缩机,损坏更换成本较高(约8000元)
3、听说电池冬天的时候有衰减(因为纯电续航很低,即使衰减10%也就降低5KM,无所谓)
4、电池比较贵(约5万),而且一般安装在底部,如果去山地容易磕碰损坏
5、二手车保值率较低,置换成本较高。应对策略(设想):三电系统保修8年或15万公里(电池续航能力低至80%以下,约1000次充放电),所以选择1.8倍通勤距离的续航,意味着需要每天晚上都充电,有希望在5年内将电池的续航干到80%以下,就可以免费更换电池了,然后立即以原厂新电池的优势高价卖掉,又可以快乐地追求下一代的Dream Car了。
总结
身处于贫油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条政治正确的道路,用电的车多了,风电、水电、太阳能、核电才能发展起来,逐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不然被卡住石油的供给,中国经济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目前纯电车的生态环境还在起步阶段,所以使用体验无法做到插电式混动的爽快。只要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插电式混动车仍然是年轻人第一台车不错的选择。
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选择,多种选择意味着需要思考从而作出更合适自己的选择。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并不是谁替代谁的关系,就像现在智能手机盛行的当下,仍有功能机的市场。消费者需要基于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自己的需求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以后的主流技术是纯电?还是氢能源?还是小型核能源?who knows.做好当前十年内最优的选择即可,毕竟汽车的设计寿命也就十年左右。
在停车场听到燃油车主们启动车辆时发动机打火的声音,像极了小时候看到的拖拉机手摇式启动的样子。
看到电动车主们到处找电桩像极了小时候在海水浴场找不到爸妈的场景
看到最后一句我要说,我就喜欢内燃机的机械运转声音
最后看到汽车的设计寿命是十年,我看着02年的雅阁陷入沉思......
说实话我也喜欢发动机的声音,但是自从开了混沌(非插电)那种静益性和提速感外加跑起来依然存在的发动机感觉,相当完美。另外加一句,发动机的声音只有大排量才好听
往上找3代,你祖宗也是农民
我认为越落后的地区越方便充电
各位看官先了解一下三电终身是厂家对首任车主的特殊关照,超过三万公里这个条件感觉就是限制跑网约车的,超过规定条件不是不质保了,基础质保还有,电芯保终身,整车八年十五万,看看其他厂家都是什么政策再来看看这车的质保政策,就是业界良心,这要是还能喷的话不是h.u.ai就是s.h.a。 另外 小编是云车主 鉴定完毕
感觉燃油车的将来会跟现在的摩托车一样,成为少数人的大玩具。大部分人都是纯电动了。
三线小城,目前总共有10000个桩。新城区居住,家门3个充电停车场几乎全空。最便宜的时候3毛9一度随便充。就目前来说小城市用电车还是很方便划算的。
一千公里,该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