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放大倍率”是什么?
这里是溢图科技(原“相机笔记”)
“放大倍率”用来描述相机/镜头的近摄特写能力,是一款镜头能否被称为“微距镜头”的硬标准。
如何衡量微距能力
相机/镜头的近摄能力是由焦距、最近对焦距离共同决定的:
- 焦距相同,最近对焦距离越短则放大能力越强;
- 最近对焦距离相同,焦距越长则放大能力越强。
那对于焦距、最近对焦距离都不一样的情况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放大倍率”了:“放大倍率”指感光元件上所成影像与原物体的比例。放大倍率越高,相机/镜头的近摄能力越强。
通常来说,专业微距镜头具有不低于1:1(1.0倍)的放大倍率。“小微距”镜头也要有不低于1:3(0.33倍)的放大倍率。
▲腾龙
放大倍率的等效
如果你觉得“感光元件上所成影像与原物体的比例”太过抽象,那ET这里也给出“放大倍率”的另一种理解方式:对于全画幅相机和1:1微距镜头,可以让与全画幅传感器尺寸相当(或更大)的物体充满整个画面。
如果你要拍摄的物体比全画幅传感器尺寸(36mm×24mm)更小,可以使用放大倍率更高的镜头,又或者搭配传感器尺寸较小的相机 —— 放大倍率和焦距一样是可以等效的,等效放大倍率 = 镜头放大倍率 × 相机的等效系数。
▲放大倍率也可以被等效(与等效焦距的系数相同)
▲索尼
以上我们所说的放大倍率都是忽略像素的,也就是假设以相同尺寸打印并进行比较。由于数码照片可以随意裁切,而我们的观看设备即屏幕分辨率也不相同,所以当“在屏幕上100%比例查看”时,放大倍率也会受到照片像素和屏幕分辨率的影响。
容易忽略的一点
非常容易忽略的一点:“放大倍率”是线条与线条的比例,而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给我们的更直观感受是面积 —— 放大倍率1:2(0.5倍)的镜头,画面中物体大小是放大倍率1:1镜头的1/4;放大倍率1:3(0.33倍)的镜头,画面中物体大小只有放大倍率1:1镜头的约1/10。
▲从左至右依次为1.0被、1.4倍、2.0倍放大倍率下的画面细节。
另一个“放大倍率”
除了相机/镜头的近摄特写能力外,取景器(无论是光学和电子)也有“放大倍率”这项参数,并且同样存在“等效”情况:APS-C画幅相机的1.0倍取景器,相当于全画幅相机的0.625(1.6x)或0.667(1.5x)。而因为面积需要平方,0.59倍取景器(例如索尼7C)会比0.78倍取景器(例如索尼7M3)的取景画面要小很多。
* 作为参考,旗舰级全幅微单目前可以做到0.9x放大倍率。
@溢图科技 由几个不想躺平的老炮儿组成,主要内容包括手机、电脑、摄影器材、数码酷玩,期待您的关注与互动。

中华大海臀
校验提示文案
Nikon2017
校验提示文案
竹竿儿飞
校验提示文案
天天六六大大
校验提示文案
隐世先知
校验提示文案
bong88
校验提示文案
夏天额凉凉
校验提示文案
geniuscat
校验提示文案
安德鲁橙
校验提示文案
安德鲁橙
校验提示文案
geniuscat
校验提示文案
夏天额凉凉
校验提示文案
bong88
校验提示文案
隐世先知
校验提示文案
天天六六大大
校验提示文案
竹竿儿飞
校验提示文案
Nikon2017
校验提示文案
中华大海臀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