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嘉马”,之特步160X 3.0Pro开箱小计
首先要感谢屹动体育提供的这双特步
回归正题,作为一个大众业余跑者,挑选跑鞋的标准无外乎在于性价比高,比赛性能卓越,而特步160X 3.0Pro正好在这方面做到了很好的权衡。当我拿到这双鞋时,内心无比的喜悦,白色硬质的鞋盒彰显着高端和大气,抽屉式的盒体内仿佛困住的是一头猛兽,不尽让我想到“金鳞岂是池中物”。好的跑鞋对于一个跑者来说,不仅仅是一双鞋,更是亲密的战友。打开鞋盒的那一刻,鸳鸯配色使我眼前一亮,这就是时尚与科技的结合,及体现了国人务实的作风,又有体现时代潮流的风范,让我不禁感叹马拉松科技在这两年健康飞速的发展。这双鞋,饱满而立体,鞋面则采用特殊定制的韧性纱架鞋面,在感官上,对鞋子整体的支撑性很好,不会像国乔1.0的momo纱一样软趴,鞋面略感透明,看上去犹如磨砂玻璃似的材质,轻盈且韧性好。闲言少叙,上脚。传统的鞋舌设计,穿上去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不然层叠的状态也容易让脚背有膈应的感觉,这个和阿迪之类的一体式鞋舌不同,但是问题不大,每个人穿的时候都会进行调整,而且跑动的时候,鞋舌的贴合度也比较高,不会自由滑动。当脚进入鞋子的那一刻,仿佛脚就与鞋融入在了一起,包裹性相当好,虽然鞋楦宽,但是鞋面却没有因为鞋楦的关系而做的宽大,相反,贴合性异常的好,脚在里面不会有左右的晃动,这点和我平时比赛训练跑步穿的鞋子截然不同,对于包裹性有一定要求的跑者可以着重考虑,(本人平时鞋码40码,训练用鞋为41码,穿的是乔丹
我穿的是41码,41码220g单只不到的重量,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甚至是乏善可陈,但是对于我来说似乎问题也不大,一只佳明飞耐时全功能表的重量都达到了七十几克,更何况这区区十几二十克增量的鞋的重量呢。
以上是上脚第一感受,然后重头戏就是30公里的LSD测试了,这次是以赛代练,前半程21公里采用比赛配速,后10公里采用放松跑形式。起步340配速跟着大部队就冲了出去,由于计划是比有氧略强一点的强度,所以感觉略快,于是在第二公里赶紧放慢配速,在350到355之间,不过这个配速对于刚受伤恢复的我来说还是略感吃力,加上没有充分备战,心理准备不够,所以前7公里跑的并不轻松,左腿的老问题乳酸堆积过快,导致肌肉反应过大迈不开步,此刻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腿部,导致并没有过多的在意鞋子的脚感,到了第七公里,也被迫停下来走路调整,然后慢跑,然后第八公里也走了一阵(此刻也是无比的沮丧,内心的OS是平时疏于训练,任你再好的鞋子也不能挽救你的配速),终于在第八公里后左腿反应好了很多,配速也在第九公里后回到了350,然后接下来就是绝地反击之战,一路已匀速340展开了追逐战,再超越一个又一个跑友之后,可谓一个痛快了得,不过由于前面掉的太多最终也只能已第十告终,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接下来的十二公里我真正体会到这双鞋子的可怕之处,我是前掌跑法,此鞋带来的前掌着地干脆感十足,落地后不粘地,不拖拉,推进感十足,给人一种感觉,只要心肺不是问题,那腿脚就肯定不成问题,也许这也是那些专业跑者能在比赛中心率顶到170、180的小秘密之一吧,节约下来的体力可以更持续的输出,而你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呼吸节奏只管往前跑就行。还有一点和耐克alpha最大的区别就是跑步时落地的拍打声没有耐克那么大,如果你习惯耐克那种声音还好,但是你很介意这个声音的话,那在整个马拉松过程中会是一种无比煎熬的体验,这就归结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导致,特步160X在中底和大底材料下的工夫有关了,全掌cpu+peba的配合调校到位,是的跑全马的体验感更佳。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breezer
校验提示文案
breezer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