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曾国藩只能算是“半个圣人”?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张宏杰
梁启超曾经说过:“中国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另外半个是曾国藩。
❗️为何其他两位都是一个圣人,而曾国藩只能被称为半个圣人呢?与孔子和王阳明相比,曾国藩差在哪里呢?
本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可以给出答案。
曾国藩,是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被现代中国人所熟知,是因为他的《曾国藩家书》。
熟悉曾国藩的人,有的推崇备至,有的却嗤之以鼻。那历史上的曾国藩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曾国藩与任何常人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备受争议的一面,有正面,也有反面。他是立体的,复杂的,是一位真实的人。
❗️曾国藩的正面:
他有“清”的一面。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好地践行儒家思想。文官出身,却能带兵打胜仗。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学、教育、哲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李鸿章评价他:“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曾国藩的侧面:
他有“浊”的一面。曾国藩不像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海瑞那样清廉,他很懂人情世故,是个“人精”,懂得“贪污”,懂得“行贿”。据本书说,曾国藩曾向户部行贿八万两。
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手段狠辣,杀戮太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被称为“曾剃头”。
……
所以说,曾国藩只能算“半个圣人”。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一部讲述曾国藩经济生活与官场奋斗史的力作,展现“半个圣人”的正面与侧面。
曾国藩在中国传统官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一生,可谓既“清”又“浊”,以“浊”为表,以“清”为里。通过观察他的经济生活,可窥探这个传统社会最后一个圣人少为人知的一个侧面,他的“真诚”与“虚伪”,在金钱诱惑面前采取的既原则分明又现实圆通的态度,呈现了晚清官场种种微妙而复杂的“规矩”。
这既是一部曾国藩的个人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清政治史、社会史。通过这本书,不仅能了解一个更全面的曾国藩,也能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的运转规律。
历史辗转百年,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曾国藩的那个时代。曾国藩的经历,谁也没有经历过。“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用今人的标准去衡量,定义一位历史人物,总是不公平的。
总之,“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曾国藩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是非功过,黑白灰,都由心证。








月光落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066202408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066202408
校验提示文案
月光落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