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2020-11-06 10:23:57 52点赞 44收藏 33评论

苏妈成功发布了 AMD 5000 系列 CPU。作为 AMD完成逆袭 INTEL的会心一击,到底他会为曾经沉寂的 CPU市场带来了什么?今天就带来 AMD R9 5950X & R7 5800X测试报告。



CPU与主板平台规格:
整体架构上 AMD 从 ZEN2 升级到了 ZEN 3。核心的变化是每颗核心 DIE 上的规格从 4+4 变成单 8。L3也从两边各拿一半变成了大家一起用同一个,变相容量翻倍,通信延迟也消除了。翻译翻译就是以前8个人的宿舍有两个小圈子,所以各自建了微信群,大家要一起沟通还要另外再建一个沟通群,两边各出代表来沟通。现在则八个人直接放在了一个微信群,有事情直接面对面交流。那么自然就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让我们来看一下 AMD 5000 系列 CPU的规格变化。
· 整体核心规格没有变化,依然是 16、12、8、6的排列方式。
· CPU 针脚依然是 AM4,官方建议搭配的依然是X570、B550和A520。不过基于 AM4 的特性 300 和 400 系列主板依然可以兼容支持,400 系列据称已经有厂商放出了可兼容的主板BIOS。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产品包装与附件:
AMD这次依然是经典的纸盒包装,CPU默认不提供盒装散热器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因为物理层面上一致,所以 AMD 5000 系列 CPU 的外观没有发生变化。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背面依然是脆弱的针脚,安装时要注意安全第一。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测试平台介绍:
针对这次的测试,测试平台也有一些小调整。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测试平台的详细配置。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内存是金士顿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3200C14。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中间会有搭配独显的测试,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SSD是三块INTEL 535。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NVMe SSD测试用到的是INTEL 750 400G。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散热器是 ROG STRIX LC 飞龙 360。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默认预装 INTEL 115X 扣具,但是支持AMD全平台,所以使用没啥问题。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散热器底座的做工还算不错,应该够对付 16核的 R9 5950X 了。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硅脂是乔思伯的CTG-2。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电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平台介绍:
这次主板平台虽然没有更新芯片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厂商提供了新系列的主板产品,这次使用的就是 ROG 的 C8DH主板。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的附件包含 RGB 延长线、数字 RGB 延长线、、WIFI 天线、SATA 3.0数据线*4、M.2安装螺丝、Q-Connector、一大张贴纸、说明书、质保书、驱动光盘。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8DH 大致延续了 ROG 中期改款的传统,即大规格较为接近,但是会保证带来一定的升级差异。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8DH虽然没有C8F那么夸张的装甲,但是装甲数量也是不少了。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ROG 的裸板还是比较能看的,料件焊的比较满。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上的 CPU 底座依然是熟悉的 AM4,很大概率这会是 AM4 这款超长续航的 CPU 底座的完结篇。到了下一代会换上 DDR5 内存,CPU 底座也会被换掉。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简单介绍一下CPU的供电部分。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CPU外接供电为 8+6,8 PIN 的插座是有金属罩加固的。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的CPU供电为 14+2 相,PWM 控制芯片为 ASP1405I 是ROG定制的一块 PWM 芯片,由于 ASP1405I 只能最大控制 10相,所以采用了并联方式;输入电容为6颗尼吉康 FP10K 固态电容 16V、270微法;每项供电对应 1颗 MOS,型号为 TI X9540RR,外观上看是 DrMOS,型号有些冷僻没找到具体资料;电感为每相 1颗封闭式电感;输出电容为 7颗尼吉康固态电容 16V、100微法。核芯显卡部分供电为 2相,PWM控制芯片为 ASP1405I ;每项供电对应1颗MOS,型号为 TI X9540RR;电感为每相1颗封闭式电感;输出电容为 2颗 150微法的聚合物电容。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PU供电的散热部分,采用了热管辅助散热,并对电感也贴上了导热垫加强供电散热。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的内存插槽为 4*DDR4,规格上支持达到 XMP 5100。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内存供电为 2相,PWM控制芯片为华硕定制的ASP1103;输入电容为 1颗尼吉康 FP10K 固态电容,270微法 16V;供电MOS为两上两下;输出电感为一颗封闭式电感;输出电容为2颗尼吉康 FP10K 固态电容,560微法6.3V。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的PCI-E插槽一共 4条。分别是NAX16NANAX8X1X4。其中 PCI-E X1 做了破口设计,可以支持 PCI-E X4 接口的设备。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上的 PI3EQX16 是支持PCI-E 4.0的中继芯片,用来加强和稳定 PCI-E 通道的信号。ASM2480B 是 PCI-E 通道的切换芯片,用来将显卡的 PCI-E X16 拆分为 PCI-E X8 + X8。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拆开主板芯片组散热片两侧的小散热片,就可以看到两个 M.2 插槽。靠近CPU较近的那个是直联 CPU的,另一个是走芯片组的。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有个好评的细节是,这次依然使用了防丢螺丝设计。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这张板子最有意思的特点是取消了芯片组的散热风扇,变成被动散热了。相对来说可以降低噪音和避免风扇故障。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来看一下主板后窗的接口从图中左起分别为 CLEAN CMOS 按钮+ FLASHBACK 按钮、WIFI天线接头、USB 3.0*2+USB 3.1*2、USB 3.0*2+USB 3.1*2、2.5G RJ45 网线+USB 3.1*2、RJ45 网线+USB 3.1 A+C、3.5音频*5+数字光纤。规格总体算比较高的了。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的音频部分采用了相对复杂的方案,主芯片是ROG 定制的 Realtek 的 ALC 1220。另外还增加了一颗ESS 9023 DAC芯片和1颗晶振用来提升整体音质。机箱前置音频则通过一颗 R4580I 运放提升推力。音频系统整体也做了供电隔离,所以 C8DH 的音频方案已经超越了常规的中高端产品,属于较高端的方案。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8DH采用了双有限网卡,2.5G 网卡的部分采用的是 Realtek 的 RTL8125 芯片。千兆网卡则采用 INTEL 的 I211AT。有线网络部分规格同样不错。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的无线网卡是 INTEL AX200NGW,非CNVi 主板的 WIFI 6 的标配。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网线口下面的两对 USB 3.1 接口是用过两颗 ASM1543 主控芯片转接出来的,两颗 USB 3.1 主控芯片都搭配 PI3EQX 芯片作为信号中继。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后窗另一侧靠近 BIOS 按钮的两对 USB 3.1则是芯片组原生引出,所以只需要各用一颗PI3EQX 芯片作为信号中继。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在靠近BIOS 芯片的地方可以找到一颗 AI1315-A0 芯片,应该是用于实现 FLASHBACK 无CPU刷新BIOS功能的专用芯片。上方的 ASM1074芯片则是用于转接后窗 USB 3.0 接口的主控芯片。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最后来看一下主板上的上的一些插座。靠CPU供电插座一侧的角落里有CPU FAN+CPU OPT+水泵供电、80 DEBUG 灯。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80 DEBUG 灯旁边有四颗 LED 可以直接显示跑码的状态,用于快速确定故障位置。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在内存插槽平行的地方有 RGB+ARGB插座、电源开关、主板24PIN供电、前置USB 3.1 TYPE-C。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靠芯片组这边的角落图中左起为水泵供电+流速计插座、SATA 3.0 *8、前置USB 3.0。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与显卡插槽平行的主板底部,靠芯片组这边图中左起为NODE监控、USB 2.0*2、SLOW MODE 切换、机箱前置面板控制、SYS FAN。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靠显卡插槽这边图中左起为前置音频、SYS FAN、液氮模式跳线、SAFE MODE按钮、重启按钮、TPM、RGB+ARGB。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显卡插槽、后窗接口和CPU底座三者的夹角处可以看到也有一组 SYS FAN,旁边的插座是用来接烧录机烧录BIOS用的,这个设计还是很方便我们折腾。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主板的监控芯片依然是NCT6798D。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作为华硕的主板TPU自然也是必须有的。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总体来说 ROG C8DH规格上还是比较符合高端主板的产品定位,特别是芯片组改成被动散热好评。但是CPU供电部分虽然没什么用,但还是希望能加到16相。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产品性能测试:
简单评测结论:

· 这次的测试对比组是R9 3950X、I9 9900K、I7 10700KF、R7 3700X,100%标杆依然是I5 9400F。
· CPU的综合性能,由于这个分数是包含单线程和多线程的加权统计。AMD 5000系列依靠单线程性能上的大幅提升,改善了很多过去长期存在的短板项目。导致综合评价下已经对 INTEL和 AMD 上一代的 3000系列 CPU 形成越级打怪的态势。8核的 R7 5800X 的综合性能可以优于 10核的 I9 10900K。R7 5800X 可以领先 I9 10900K 3%,R9 5950X 可以领先 I9 10900K 30%。
· 搭配独显3D性能,AMD 5000系列 CPU 同样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如果我们铺开足够多的游戏来测试,实际上AMD 5000系列 CPU于INTEL的I9 10900K会出现具体项目有输有赢,整体上小输的局面。对比 R9 5950X 与 R7 5800X 则明显是 R7 5800X 游戏性能会更好。下文中也有更多配置组合的测试对比。
· 功耗(整机),AMD 5000系列 CPU在制程优化并不是特别多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能耗比,16核的 R9 5950X 可以明显优于 10核的 I9 10900K。具体来说 AMD 部分解决了自家 CPU 低负载下功耗偏大的问题,整体功耗变得更为合理。而满载上即使是 R9 5950X 最高也就是145W左右,比INTEL PL2 280W低了非常多。
· 目前 AMD 的 BIOS 和驱动都存在比较多的小问题。芯片组驱动不包含适配 AMD 5000 系列的 RYZEN 专用电源策略。BIOS 对 R9 的 TDP限制比较大,在 R7 单烤 FPU 时会出现在撞温度墙的问题。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AMD 正在针对这些问题做改进,后续会有相应的驱动和 BIOS,对 AMD 5000系列 CPU 会有进一步的性能提升。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单线程与多线程:
单线程:得益于 ZEN 3 架构的大幅改进,AMD 5000系列 CPU 将 X86 PC CPU 单线程性能直接拉高了一个数量级。R9 5950X 对 I9 10900K 提升达到了20%。R7 5800X 的单线程性能其实与 R9 5950X 也很接近,AMD 5000系列 CPU 做到了一拳打死老师傅。
多线程:这代 AMD 比较有意思的是狂怼单线程性能后似乎导致了多线程效率有所下降,相对来说没有单线程这么猛。对比同核心的话,R7 5800X 对 I7 10700KF 提升了14%。R9 5950X 与 R9 3950X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我初步测试认为与 AMD 这次的 CPU 机制有关,AMD 这次可以让特定频率下的 CPU 性能随功耗水平浮动。比方说我同样是跑 4.5G CPU,CPU 实际 TDP 的高低会对最终的跑分结果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个有待于主板 BIOS 的更新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R9 5950X 对 I9 10900K 赢的也是极其轻松,多线程性能高了48%。
时隔多年之后,AMD 第一次做到了同核心数下可以保证拉开与 INTEL 的性能差距,可以认为 AMD CPU 已经实现了对 INTEL CPU 的性能压制。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搭配旗舰级显卡对比:
这边利用快速对比的方式来测试 R9 5950X 和 I9 10900K 搭配 RTX 3070、RTX 3080、RTX 3090下的性能对比。其实后续测试中发现 R7 5800X 的游戏性能可以比 R9 5950X 更高,但是时间关系就没有测试。这边的测试会更偏向于单机游戏,或者是 3A 向的网络游戏。如果是针对LOL、CS GO这类的游戏参考性会不那么强。
从表中可以看到跑分测试是 AMD 表现比较好,游戏这边测试了五款,DX9 一款,DX11 和 DX12 各两款。从测试结果来看,在1080P下,古墓丽影11 中 AMD 的优势比较明显,F1 2018 中 INTEL 的优势比较明显。其他三款游戏则是 AMD 会略低一点点。可以观察到 INTEL 在使用 RTX 3080、RTX 3090 时 F1 2018 才会在 1080P 下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搭配RTX 3070 时 INTEL 的优势就会急剧收窄。
总体来看的话,搭配现阶段的旗舰系列显卡,AMD 在针对单机游戏性能上整体会略低于 I9 10900K 一点。但是比较明显的是这个劣势已经相当不明显进入了所谓“1帧吊打,5帧秒杀”的区间。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如果不想看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
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OpenGL基准· 磁盘性能测试:会分别测试 SATA SSD 与 NVMe SSD。
· 功耗测试:在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PU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带宽测试,这边比较有意思的是两个点。首先是内存的延迟已经从 75 ns 左右,降低到 65 ns 左右,改善很明显,L1L2L3缓存的延迟也有小幅的改善。另一个是L3缓存在实现大一统之后带宽有所降低,说明内部架构上有很大的变化。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整数性能提升非常剧烈,呈倍数提升。个人观点认为,这与之前 INTEL 从 4代 HASWELL 到 6代 SKYLAKE 之间的升级有些类似。看起来很可能是 AMD 强化了乱序方面的性能,但是这会与 INTEL 一样更容易撞到这些年曝光出来的一系列芯片级漏洞。所以 AMD 采取了与 INTEL 类似的方式,依靠大幅补强整数性能来解决漏洞校验的算力需求。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PU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基准测试软件,还会包括一些应用软件和游戏中的CPU测试项目。这个环节会牵涉到不同负载环境的测试,也是最接近日常使用环境的测试。这个测试单元中包含了很多对 INTEL 过往特别友好的测试项目。但是到了这次测试中,哪怕是当年 INTEL 用来专门针对 AMD 的 SUPER PI 也叛变了,大优势变成了劣势。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PU渲染测试,测试的是 CPU 的渲染能力。测试会统计单线程和多线程的测试结果,所以这个环节一般会最接近 CPU 理论性能的综合性能对比(单核全核接近各一半)。AMD 一直是占有优势的一个单元,但是这次有了一些差异,以前 AMD 是靠多核性能来拉分,这次是靠单线程性能。可以很明显看到 AMD 的多核效率(CINEBENCH统计为准)有所降低,基本与INTEL现有水平齐平。所以某种程度上,INTEL 反而开始拿多核性能撑门面了,AMD 这波换家玩的6。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3D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对游戏性能也会有少量的影响。由于3D MARK测试是一种对核心数量有一定限制的多核测试(类似国际象棋)。所以 R9 5950X的优势就会显得比较小。而R7 5800X则会在前半段靠单线程性能赢I9 10900K一些,后半段 I9 10900K 依靠核心多数可以赢一点 R7 5800X,真是的是极限换家。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

CPU综合统计这次比较好玩,所以在前面分单位都做了比较仔细的分析。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搭配独显测试:
显卡为VEGA 64,AMD 这次在跑分上优化很明显,跑分拉高了很多。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独显3D游戏测试,下文中会详细分析。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分解到各个世代来看,AMD 在依赖单核性能的 DX9 以及使用新 API 的 DX12 下表现较好,DX11下会略弱一点。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针对不同分辨率的测试,AMD 在 1080P 下的优化非常明显,即使是采用绝对性能已经不是很高的 VEGA 64 依然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差异。3A 游戏大致介于 I9 9900K 与 I7 9700K之间,已经不太能成为瓶颈。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独显OpenGL基准测试,OpenGL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1和LuxMark为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显卡的专业运算测试,差距与CPU的延迟和单线程性能关联度更高一些。所以 AMD 再度逆袭,又拿下一个单元。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搭配独显测试小节:
从测试结果来看,AMD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太明显的短板,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了。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磁盘性能测试:
磁盘测试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6,1G的数据文件跑9次,这样基本可以排除测试误差。测试的SSD分别是 535 480G 和750 400G,都是挂从盘。简单科普一下这个测试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从CPU或芯片组引出的(看CPU厂商怎么设计)。原则上会测试芯片组引出的SATA和PCI-E。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在磁盘性能上,由于延迟降低,所以磁盘性能也出现了小幅的提升。INTEL 在磁盘性能上的优势也基本被抹平。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平台功耗测试:
功耗测试只做了搭配独显的平台测试,这是 AMD 又一个获得巨大优势的地方,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功耗差距实在是比较明显,AMD的能耗比表现非常好。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详细的统计数据: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最后上一张CPU天梯图供大家参考。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由于2017年开始,系统、驱动、BIOS对CPU性能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这张表仅供指向性的参考。

【茶茶】AMD R9 5950X & R7 5800X 测试报告



简单总结:
关于CPU性能:

从CPU性能上来说,AMD 5000 系列 CPU 彻底完成对 INTEL 的翻盘,哪怕是 INTEL 曾经最牢固的几个堡垒如 SUPER PI、网页应用、OFFICE(PCMARK)测试中,INTEL都败下阵来。在单线程上已经出现可以把过去 AI 对比的评价反过来用的现象。
目前已经可以很简单的去判断,在同核心数量下,任意INTEL CPU即使超频(散热一样,你别赖皮用液氮)都不太可能打赢同核心数量的 AMD 5000 系列处理器。INTEL 酷睿架构的十年霸业到这里已是夜幕沉沉。

关于搭配独显:
游戏性能上,AMD 5000 系列 CPU 大致可以在很多优化不佳的单核或双核网游上实现领先,在单机游戏中主要是 DX11 游戏表现会弱一些。基本没有必要为了打游戏特地在 AMD 和 INTEL 之间做抉择,除非是为了特定差距极大的游戏。

关于功耗:
AMD 这次赢的非常多的,一个是单线程性能,另一个就是能耗比。16核的 R9 5950X 可以在全核性能提升 48% 的前提下,功耗还可以低 50W ~ 140W。很显然把所有问题都放在制程上,我都要替 14nm 喊冤。INTEL真的要加油了。


请大家把泪目打在公屏上。



感谢阅读

展开 收起

intel 英特尔 SSDPE2MW400G4X1 SATA 固态硬盘 400GB(PCI-E3.0)

intel 英特尔 SSDPE2MW400G4X1 SATA 固态硬盘 400GB(PCI-E3.0)

暂无报价

COOLER MASTER 酷冷至尊 V1000 PLATINUM 白金牌(92%)全模组ATX电源 1000W

COOLER MASTER 酷冷至尊 V1000 PLATINUM 白金牌(92%)全模组ATX电源 1000W

暂无报价

ASUS 华硕 ROG Strix LC 飞龙360 360mm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ASUS 华硕 ROG Strix LC 飞龙360 360mm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暂无报价

JONSBO 乔思伯 CTG-2 导热硅脂 4g

JONSBO 乔思伯 CTG-2 导热硅脂 4g

暂无报价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2600KF CPU 4.9Ghz 10核16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2600KF CPU 4.9Ghz 10核16线程

914.05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i7-14700K CPU 3.4Ghz 20核28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i7-14700K CPU 3.4Ghz 20核28线程

2959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3600KF CPU 5.1GHZ 14核心20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3600KF CPU 5.1GHZ 14核心20线程

1177元起

intel 英特尔 i7-13700KF CPU 5.4Ghz 16核24线程

intel 英特尔 i7-13700KF CPU 5.4Ghz 16核24线程

944元起

AMD 锐龙R7-7800X3D CPU 4.2 GHz 8核16线程

AMD 锐龙R7-7800X3D CPU 4.2 GHz 8核16线程

2349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4600KF CPU 3.5GHz 14核20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4600KF CPU 3.5GHz 14核20线程

1949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5-12490F CPU 4.6GHz 6核12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5-12490F CPU 4.6GHz 6核12线程

779元起

AMD 锐龙 R5 7500F CPU 3.7GHz 6核12线程

AMD 锐龙 R5 7500F CPU 3.7GHz 6核12线程

590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7-13700K CPU 5.4GHz 16核24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7-13700K CPU 5.4GHz 16核24线程

2799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i7-14700KF CPU 3.4Ghz 20核28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i7-14700KF CPU 3.4Ghz 20核28线程

2689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5-12400F CPU 2.5GHz 6核12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5-12400F CPU 2.5GHz 6核12线程

509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i9-14900K CPU 3.2GHz 24核32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i9-14900K CPU 3.2GHz 24核32线程

3790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5-13490F CPU 3.5GHz 10核16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 i5-13490F CPU 3.5GHz 10核16线程

899元起

AMD 锐龙R7 8700G CPU 4.2GHz 8核16线程

AMD 锐龙R7 8700G CPU 4.2GHz 8核16线程

2399元起

AMD 锐龙R7 5700X3D CPU 3.0GHz 8核16线程

AMD 锐龙R7 5700X3D CPU 3.0GHz 8核16线程

1229元起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4600K CPU 3.5GHz 14核20线程

intel 英特尔 酷睿i5-14600K CPU 3.5GHz 14核20线程

2159元起
33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天猫超级红包
距结束::
每天领现金,最高24888元
红包按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4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